Page 86 - 《社会》2016年第1期
P. 86
社会· 2016 · 1
论思路的重要扩展。但是,层级分流关注的仅仅是“对上为吏、对下为
官”的那一小部分精英群体,换言之,层级分流仅仅关注到的是“流内”
与“流外”的现象,它无法解释中国地方和基层治理中多重管理群体的
复杂性、交互性与勾连性。而且,层级分流与古代中国的官吏分途,并
不是在同一逻辑层面上的两极。官吏分途更重要的一面是指管理群体
的身份差异、职能差异,而层级分流指的是干部群体或少数干部群体的
晋升线路与职业发展趋向,它并没有像官吏分途那样,把地方治理中的
多重管理群体包含在内。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另外一种分析思路,即以
参与地方治理的所有群体作为分析对象,提出从官吏分途到群体三分,
以揭示中国地方和基层治理的秘密。
一、从官吏分途到群体三分:地方治理的人事结构转换
如果说贯穿于西方近代以来历史延展的永恒话题是“资本的秘密”
的话,那么,贯穿于中国历史延展的永恒话题就是“治理的秘密”。任何
一种理论范式,一旦与中国国家治理问题相遇,总是觉得力不从心。就
拿国家结构来说吧,一般说来中央集权是对中国国家结构的总体概括,
然而,我们总是能够在中国找到很多分权的痕迹。俗话说,天高皇帝
远,这怎么是中央集权呢?于是就有人煞费苦心地提出行为联邦制(参
见郑永年, 2013 )、财政联邦制( 犙犻犪狀犪狀犱犠犲犻狀 犵 犪狊狋 , 1997 : 83-92 )等富
有创造性的概念。实际上,中国政治分析的有效性取决于使用概念体
系的有效性。中国政治有其特定的概念系统,如内外、轻重、礼法、文
武、上下、名实、体用、干枝、高低、贵贱、强弱等。单纯使用西方概念系
统,往往会把握不住中国政治的真谛。例如,中国有官高吏低、“流内”
贵“流外”贱的传统,但也有吏强官弱的属性。官高吏低、“流内”贵“流
外”贱与吏强官弱是非常有趣地组合在一起的。官高吏低说的是国家
治理的大传统、大格局;“流内”贵“流外”贱说的是治理过程中参与群体
的身份之别;而吏强官弱说的是治理过程和治理能力、治理技术(张纯明,
1942 : 46-47 )。两者的奇妙组合恰恰是中国国家治理的秘密所 在。
所以,不使用高低、贵贱、强弱,而仅仅采用理性化、科层化、委托 - 代理
等范式,是无从把握中国国家治理之秘密的。随着中国现代化程度的
日渐提高以及现代国家、现代社会特征的日渐强化,古代中国的官高吏
低、“流内”贵“流外”贱的身份之别,官弱吏强的能力之别,在当代中国
· 7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