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社会》2016年第1期
P. 26
社会· 2016 · 1
交融演变过程,塑造了中国官僚体制中地缘(行政区域)基础上层级分流
的突出特点。无论着眼于层级分流的历史延续性或者变异性,地域空间
仍然是最为重要的维度,有着丰富的政治和社会内容。在这一点上,官
吏分途与层级分流两者殊途同归。地域关系、非正式制度与地域基础上
的官僚权力不可避免地结合在一起,互为强化。 1949 年之后,通常意义
上的属地官员大多是所谓的地方性官员,他们的职业生涯在特定的区域
空间内发生和展开。空间依赖性导致了坚韧的社会关系网络和利益连
带,进而塑造出突出的地域性行为特征。官僚体制抵制外来权力在这里
通常表现为地域空间基础上的内聚外斥取向。区域基础上的官员为行
政区域的边界和内在组织动员提供了稳定的人事资源和相应的利益集
团,成为地方性分权制度的重要渊源(曹正汉, 2011 )以及行政发包制(周
黎安, 2014 )的制度基础。从官吏分途到层级分流的人事制度沿革以及
随之而生的制度安排赋予中国官僚体制以鲜明的特点。
四、官吏分途、层级分流与帝国逻辑:理论分析
在这一节,本文从历史现象转向社会科学分析,运用周雪光( 2014 )
“帝国逻辑”的分析框架,从理论上分析解释官吏分途和层级分流的制
度安排。本文的讨论是双向的,既从帝国逻辑角度来解读官吏分流制
度,又从后者来认识其中所折射出的国家治理逻辑。
(一)一个“控制权”理论视角
一个制度安排的产生和延续有其内在机制和特定环境的约束,不
同的理论思路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来解读、把握制度变迁的渊源
和机制。
从组织学角度来看,“官吏分途”可以看作是官僚体制内部层级间
权威关系的分配组合问题,涉及官吏之间的权威配置、吏员的正式化制
度、官吏关系在不同时点上和不同条件下的转化机制等问题。在经济
学不完全合约和新产权理论的基础上( 犃 犵 犺犻狅狀犪狀犱犜犻狉狅犾犲 , 1997 ; 犎犪狉狋 ,
1995 ; 犎犪狉狋 , 犲狋犪犾. , 1997 ; 犜犻狉狅犾犲 , 1994 ),周雪光和练宏( 2012 )提出了一
个控制权理论,以解释官僚体制各层级间不同维度的控制权的组合安
排以及由此诱发的国家治理的不同模式。该理论的基本逻辑是这样
的:在政府组织内部,正式制度规定着不同层级间的权威关系;组织中
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目标不一致和有限理性而无法制
· 1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