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社会》2016年第1期
P. 20

社会· 2016 · 1

   数人会在该行政区域长期稳定下来,融入当地社会网络,他们在结构地
   位和行为方式上与古代的“吏”没有实质性区别。 3
       如果在更大范围内观察官员流动情况,也会发现类似的模式。根
   据年鉴和地方志,笔者的研究团队收集了江苏省扬州、泰州两个地级市
   及其所辖区域在 1990-2008 年间市、县、镇三级政府主要部门主要负
   责人流动状况的相关资料。在收集的资料中,最低一级官员是乡镇的
   主要负责人,即镇党委书记、镇长、镇人大主席;县级政府资料包括了县
   委、县政府以及县级主要政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如县委书记,副书记,
   县长,副县长,各县级局、办公室负责人等;市级资料包括市委、市政府
   以及市级各局委办的主要负责人。这些官员都是国家正式公务员,最
   低级别为正科级。我们通过资料来分析这些官员在 1990-2008 年间
   跨行政区域(县、市)的流动状况。本文将“行政区域”定义为官员所属
   的县(含县级市)或所在城市(地级市所在地)。“跨行政区域流动”指官
   员从所属的县或市(城市)流动到另外一个县或市(城市),包括在同一
   地级市所属的县或市之间的流动。 4 与以往官员职位升迁的研究工作

   不同,本文所关注的是官员在地域空间上的流动。研究发现:
       第一,跨行政区域的官员流动率极低。图 2 展示的是扬州、泰州地
   区 1990-2008 年间跨行政区域流动的官员数目与同一时期所在地区
   官员总数的比率。如图 2 所示,在近 20 年间,县市各机构主要官员群
   体跨行政区域的流动率只有 1%-5% 。 5 图 3 是官员跨行政区域的年流

   动率,即每年跨行政区域流动的官员数目与同年所在区域的官员总数
   的比率。由于逐年的流动可能会受到一些特殊事件(如政府换届)的影
   响,图 3 中同时呈现了 3 年平均流动率,可以看出,流动趋势更为平缓,


   3. 感谢张永宏、黄晓春向笔者指出这一点。
   4. 由于这一资料只包括扬州、泰州地区的官员流动状况,该地区向其他地级市或省级部门流
   动的资料不详,因此,这里统计的跨行政区域流动率与实际状况相比可能偏低。但根据一般
   性观察,这种跨地区的政府官员流动更为少见。因此,这些因素不会改变流动的基本趋势。
   另外,扬州、泰州部分县区机构的资料在一些年份有缺失,我们在统计描述中将这些缺失的年
   份加以处理,以免产生偏差。本文未将地级市所属“区”(县级)加入分析,因为这些行政区间
   在同一城市内的流动与上述“跨行政区域”流动的意义不同。
   5. 作为地级市的扬州市和泰州市的主要官员有着向上(省级)或其他地级市流动的可能性。
   这些可能性在我们的资料里未能得以体现,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即便考虑到这些可能性,总
   体流动率也会在一个类似的低水平。

    · 1 2 ·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