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社会》2016年第1期
P. 19
从“官吏分途”到“层级分流”:帝国逻辑下的中国官僚人事制度
体制中的官员时通常区分“领导干部”和“基层干部”(参见图 1 )。改革
开放之后,专业人员和一般职员逐步从“干部”队伍中分化剥离。近年
来,“公务员”成为政府官僚组织专职人员的称谓。
图 1 :人民日报含有“干部”关键词的文章数目占总文章数目的百分比( 1949-2012 年)
仔细观察干部/官员的流动情况,不难发现官吏分途现象仍然存
在,只是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以笔者过去十年跟踪观察的一个乡镇
政府为例,在 2004-2014 年间,这个乡镇政府的党政正副职领导(即党
委书记、副书记、镇长、副镇长、人大主席)共 16 人,均从该镇以外的本
县其他部门或乡镇调入,除 1 人因家在该镇就地退休, 2 位副职尚未调
离外(均在镇上安家),其余“外来人”(除调入不久仍在任者)悉数离开
该镇,流动到该县的其他区域内继续他们的职业生涯。在镇政府工作
的一般干部中,从外面调入的一般工作人员(如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分
配进入)大多离开该镇;与此相对的是,在本地土生土长的大多数工作
人员没有离开该镇政府,而且也并不期待离开该镇。这个乡镇政府的
干部流动状况隐约显示了官吏分途的基本架构:镇主要领导类似于历
史上不断流动中的“官”,来来往往,临时驻脚;而当地一般工作人员则
类似于历史上“吏”的角色,土生土长,固守本土。另一个特点是:这些
镇一级的党政正副职官员在其后来的职业生涯中只是在上一行政层级
(县)范围内流动,超越(县)行政边界流动的例子未有所闻。据笔者观
察,这一模式在其他各地乡镇政府也普遍存在。在人口流动性较高的
城市的基层政府中,基层干部来自外部区域的比例更高,但是其中大多
· 1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