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7 - 《社会》2016年第1期
P. 167
生产“社会”,还是社会的自我生产?
人。理念的内容并不罕见———在关于贫困的研究中,这类理念被归结
为“素质贫困论”。关于这一观点,学界早已有所讨论甚至展开过批评
(沈红, 2000 )。不过,本文并不关注 犚 基金会的核心理念在学术上的
意义与价值,而是希望讨论这一理念在组织与社会的现实层面是如何
落实的,以及它在现实化过程中有什么样的遭遇?
2. 组织结构
犚 基金会的制度设计首先并非体现在组织层面上,而是体现在时
间设计方面。为了实现理念诉求,基金会要求兼顾“治标与治本”。所
谓标,即基层社会中的贫困现象,而所谓的本,即改造人的问题,在基金
会看来,是需要时间的。作为一个有“献身使命感”的领袖, 犘 从“金钱、
时间和爱心”三个方面来解说他的“献身使命感”。访谈中,在向我们解
释这三者对于公益事业来说是“缺一不可”的要素时, 犘 将“金钱”放到
了最不重要的位置上:
现在很多人并不缺钱,缺少的是时间。而我们要奉献的
首先是我们的时间。我们的每一个基地都要奉献 15 年。我
们就是想要表明我们的诚心。当然,在这之外,最为重要的还
是有爱心,如果没有爱心是不行的。
除了时间设计之外,基金会的总体结构在内容上主要围绕四项工
作分为相应的部门,而在组织结构上,则分为了部门办公室与扶贫基地
两个大的部分。部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主要面向香港等国际大都市中
的跨国企业招聘。这些人均有着与现代企业相应的教育背景、从业经
验与工作素质。他们一般都是受到了基金会理念的吸引,放弃了原有
的高薪职位而加入该组织的,对于 犚 基金会认同程度较高,所从事的
是政策与制度制定、项目审批、财务、安全合规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
扶贫基地则是该基金会比较新颖的创造,也是其最为重要的活动
载体。在这一方面,基金会毫不讳言与地方政府的合作,甚至将这一合
作视为组织的工作原则之一。它在每一省的工作,都以和省政府的沟
通协商为开始。根据与各省级政府之间的协议,基金会要在某一个扶
贫试点县建立扶贫基地。扶贫基地在组织上隶属于基金会,其基本结
构则完全复制基金会的总体结构,由主任、副主任与复制四个工作内容
的“主管”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构成。在每个县,扶贫基地都设立 15 年。
其中的工作人员,一部分经基地所在县党委、政府协调,从业务对口的
· 1 5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