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 - 《社会》2015年第6期
P. 77
社会· 2015 · 6
发生的。 5 而且这种技艺自身又成为人情感发育的中介,使人获得更健
全的道德感。至此,权利才获得道德意涵。
因此,政府不再是人们借助原始契约而形成的人造社会,而是在人
们反复经验到破坏规则的不良恶果后发明的必需之物。因为,虽然社
会的规则业已约定,但人性的缺点恰恰在于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受想象
支配,感情多与他们对任何对象的观念成比例,而不是与这个对象的真
实的内在价值成比例。凡以一种强烈而生动的观念刺激人们的对象,
总是超越出现在较模糊的观点下的对象,除非后者具有极大价值,才足
以抵消前者的这种优势。所以,固然破坏规则的后果不好,但这种不好
是如此遥远,以至于任何现前的些小利益都会对人的意志和激情产生
强烈影响,使人们宁取现实小利,也不顾秩序大利,而使自己的行为常
与他们明知的利益相背离。休谟接受霍布斯的表象论,但不认为人性
的这种性质可以通过原始契约而得到补救,因为“人们既然不能自行舍
近求远,又何以能同意强使他们做出那种选择的任何契约”。在他看
来,恰恰是人性缺点自身成为自身的补救:
当我们考虑任何远隔的对象,它们的一切细小区别就消
失了,我们总是偏重本身是可取的任何东西,而不考虑它的境
况和条件……但当我在较为接近的时候,我原来所忽略的那
些条件开始出现,并对我的行为和感情有了一种影响……我
们既然不能改变或改正我们本性中任何重要的性质,所以我
们所能做到的最大限度只是改变我们的外在条件和状况,使
遵守正义法则成为我们最切近的利益,而破坏正义法则成为
我们最遥远的利益……我们使这些人和执行正义( 犲狓犲犮狌狋犻狅狀
狅犳 犼 狌狊狋犻犮犲 )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他们对国内最大部分的
人没有关系,对任何非义的行为没有任何利益,或者只有遥远
的利益。他们满足于现状和社会角色,对每一次执行正义有
一种直接的利益。( 犎狌犿犲 , 2000 : 344 )
可见,政府的形成不再是理智的信托,而是人性舍远求近的倾向。
借助这种倾向,治理者与执行和裁决正义发生直接的利益,而人们与遵
5. 在休谟这里,必然性( 狀犲犮犲狊狊犻狋 狔 )已不再是经院哲学的“必然”概念,而是主观必然性,即在
外在条件( 犮犻狉狌犿狊狋犪狀犮犲狊 )和人性条件共同作用下心智的主观强烈倾向( 狆 狉狅 狆 犲狀狊犻狋 狔 ),这种倾向
并不因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 7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