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社会》2015年第6期
P. 73
社会· 2015 · 6
二、休谟的史学转向:从政治哲学到政治科学
兰福德( 犔犪狀 犵 犳狅狉犱 , 1988 : 417 )指出,最好别将“南海泡沫案”看做英
国 1688 年革命后的最后一幕,而是应该将它看做通往 18 世纪中叶社
会繁荣、俗众文化( 狏狌犾 犵 犪狉犻狋 狔 )和商业发展的开幕。这场发生在 1720 年
的对政治影响深远的事件,不仅使沃尔波尔成为内阁之首,开始了他二
十年的寡头统治,也揭开了 18 世纪论战的重大议题———腐败,以及与
之相关的政党政治和商业社会的核心问题。
波考克( 2012 : 160 )写道:“这个年代( 17 世纪 90 年代的财政改革)
见证了英格兰银行的成立和公共信用体系的成功创设,个人和公司可
以利用这个体系于政府的稳定,期待着与政府的成功运行相对应的不
同回报。在此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当时的人逐渐认为,这导致了他们称
为‘金钱利益’( 犿狅狀犻犲犱犻狀狋犲狉犲狊狋 )的形成,这个债权人和投机者的新阶
层有着左右政治的意图。”在波考克看来, 18 世纪商业社会的意识形态
是围绕着战争、公债、派系、优雅( 狉犲犳犻狀犲犿犲狀狋 )、斯文( 狅犾犻狋狀犲狊狊 )等概念
狆
进行的。财产这种人格和政府的物质基础变得愈发具有流动性和想象
性,使得政治完全受民众意见的影响,丧失了真实的根基,以致“使土地
乡绅陷入依附状态,议会很快变得失去意义和无权无势,结果便是党派
之争”(波考克, 2013 : 460 )。姑且跳出波考克为我们刻画的这样一个
“腐败的虚幻的世界”以及丧失了“充分的理性和美德”的私人个体形
象,仅仅就后革命时代的人的境况而言,普遍历史的抽象性已很难探索
18 世纪英国宪政的新出路。一方面,沉闷而阴郁的清教气息已被活泼
热闹的社会氛围取代,人们不愿意去思考严肃的宗教问题,而更愿意投
入轻松快活的社交世界;另一方面,自由宪政条件下的政府迫切需要在
下议院赢得多 数,内 阁 借 助 君 主庇 护权( 犪狋狉狅狀犪 犵 犲 )使 依附者大大 增
狆
加,却又导致宪政平衡受到威胁。在敌对党派狂热的口诛笔伐之下,倘
若再依托经院哲学的架构进行自我革命,就只会导致迷信和狂热的蔓
延,使国家陷于分裂和混乱。唯有返回历史传统,知其所以然,才能从
唯理的谬误中走出。也只有发现事物变迁的内在机理,才能开化民智
和祛除成见,缓和党派的狂热之情,为治理提供可靠的政治准则( 狊狅狌狀犱
犿犪狓犻犿狊狅犳 狆 狅犾犻狋犻犮狊 )。
· 6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