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社会》2015年第6期
P. 24
世纪末忧郁与美国精神气质
个智识脉络的文献,再来看那些流行的社会学史时就会有一种“奇特
的”、甚至“令人惊异的”感觉:因为“在大多数流行的教科书、二手文献
以及专论中,社会学家们通常设定了一种类似直线的发展,从渗透在社
会学的那些启蒙运动时期的先驱者的著作中的乐观的、理性主义的哲
学……到当代社会学”;他认为社会学家们完全未认识到还存在“一种
从乐观主义的启蒙运动到我们的犬儒时代( 犮 狔 狀犻犮犪犾犪 犵 犲 )的漫长的智识
上的弯道( 犻狀狋犲犾犾犲犮狋狌犪犾犱犲狋狅狌狉 )”,这个 智识 传统 体现 的 是 埃 伦 贝 格 尔
( 犈犾犾犲狀犫犲狉 犵 犲狉 , 1970 )所谓的“世纪末精神”( 犻狀犱犲狊犻è犮犾犲狊 狆 犻狉犻狋 ),深受
犳
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影响。
梅斯特洛 维 奇 的 相 关 研 究( 犕犲狊狋狉狅狏犻犮 , 1991 ; 1993 )虽 然 聚 焦 于
涂尔干和后现代主义,但却是少有地意识到所谓的“古典社会理论”与
其产生的生身处境,即“世纪末”的内在关联的研究。他强调的“世纪末
精神”,指涉的是处于新旧世纪(或世界)更替之处境中人们的内在状态
和心 理 特 征:悲 观 主 义、犬 儒 主 义 ( 犮 狔 狀犻犮犻狊犿 )、非 理 性 主 义、厌 倦
( 犲狀狀狌犻 )、无聊( 犫狅狉犲犱狅犿 )、不抱幻想( 犱犻狊犲狀犮犺犪狀狋犿犲狀狋 )、隐忧( 犿犪犾犪犻狊犲 )、
忧郁( 犿犲犾犪狀犮犺狅犾犻犪 )以 及 颓 废 ( 犱犲犮犪犱犲狀犮犲 )等 等 ( 犕犲狊狋狉狅狏犻犮 , 1991 : 2 ,
8 )。总体而言,这是一个“颓废的时代”,人们普遍认为西方文化或文明
处于衰落时期;所以,正如勒佩尼斯( 2011 )关于西方知识分子的精彩研
究指出的,这个时期的欧洲知识分子(当然包括社会学家和社会理论家
在内)或多或少都患上了“抑郁症”,“忧郁”成为这个时期人们最典型的
精神和心理状态。就此而言,“世纪末忧郁(症)”构成了所谓的“世纪末
精神”的核心内涵。 26
梅斯特洛维奇( 犕犲狊狋狉狅狏犻犮 , 1991 : 37犳犳 )认为这是一个“感情/感觉
崇拜”( 犮狌犾狋狅犳犳犲犲犾犻狀 犵 )的时代,以区别于启蒙时代的“理性崇拜”( 犮狌犾狋狅犳
狉犲犪狊狅狀 ),或者用卡林内斯库( 2002 )的说法,这个时代反映了美学或文
化的现 代 性 对 资 产 阶 级 或 市 侩 的 现 代 性 的 反 叛 和 拒 斥。 27 梅 氏
( 犕犲狊狋狉狅狏犻犮 , 1991 : 54犳犳 )认为,涂尔干和齐美尔“作为首要的现代性的
26. 福尼内( 犉狅狌狉狀犻犲狉 , 2005 : 55犳犳 )在一篇讨论“涂尔干的生平与语境”的文章中,特别强调了
这种“世纪末忧郁”(他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其内涵)与涂尔干的社会学研究的密切关联;这种关
联在他几年后撰写的大部头的著作《涂尔干传》( 犉狅狌狉狀犻犲狉 , 201 )中再次体现出来。
27. 卡林内斯库( 2002 )关于“现代性”的博学而精彩的论述,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分析这种“世
纪末精神”,例如,关于“颓废”和“媚俗艺术”( 犽犻狋狊犮犺 )的精彩分析。
· 1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