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2 - 《社会》2015年第4期
P. 192
近朱者赤: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归国者跨国社会资本转移研究
,
( 犚犪 狆 狅 狆 狅狉狋 , 1953 ; 犈犪狊犾犲 狔犪狀犱犓犾犲犻狀犫犲狉 犵2010 : 53 )。这表示“千人计划”
学者的合作者之间有很高的概率建立合作关系。我们认为,这正是“千
人计划”学者转移其所拥有学术社会资本的关键微观机理。通过“三元
闭包”,与“千人计划”学者为直接强合作关系但彼此之间却是间接的弱
关系的两个学者可以建立强合作关系。通过这一过程,国内学者也能
获得“千人计划”学者在国外的学术社会资本。因此,有以下假设:
假设 2 :“千人计划”学者能够使跨国学术社会资本得到转移。
此外,以回国前后时间和合作者的国籍为界限,转移的资本可以分
为回国前积累的国外资本和回国后积累的国外资本,接受资本转移的一
方为国内学者。两者的转移效率会很大不同,这主要是因为:第一,社会
资本需要通过情感性行为进行维持。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原因,归国前积
累的社会资本维持成本高,也缺乏资本维持的机会。对“千人计划”学者
来说,这一部分资本往往不在其核心讨论圈之内。第二,归国前,“千人
计划”学者的国外合作者与国内学者的异质性差异过大,这些合作者往
往拥有自己的科研团队和不同的研究方向,与国内学者的合作机会不
高。第三,回国后积累的国内和国外社会资本的获取和维持的时间段基
本一样,在研究方向、学术地位上也有较高的同质性,因此归国后的国内
合作者和国外合作者之间更容易联系。综上,有以下假设:
假设 3 :与归国前相比,“千人计划”学者归国后积累的国外学术社
会资本的转移效率更高。
学界一般使用聚集系数( 犆犾狌狊狋犲狉犻狀 犵犆狅犲犳犳犻犮犻犲狀狋 )衡量“三元闭包”
的效果 ( 犠犪狋狋狊犪狀犱犛狋狉狅 犵 犪狋狕 , 1998 ; 犅犪狉犪犫犪狊犻 , 犲狋犪犾. , 2002 )。网络中一
个行动者的聚集系数就是任意有强联系的两个人成为朋友的概率,它
尤其适用于分析合作者网络。因为中间人的作用,“千人计划”学者在
国外和国内学术圈的合作者彼此能够更加信任,他们的研究领域也更
相似,极有可能建立联系。但聚集系数的计算方式并不考虑行动者的
属性数据,无法直接用来衡量社会资本的转移程度,我们在下一节将对
聚集系数的计算方式进行修正。
四、数据和方法
(一)数据
为避免行业异质性对结果造成偏差,本文选择 2010 年前入选“千
· 1 8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