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0 - 《社会》2015年第4期
P. 190
近朱者赤: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归国者跨国社会资本转移研究
应(社会效应、社会化)是指他人的行为影响自身行为的过程( 犓犪狀犱犲犾 ,
1978 );类 聚 效 应 (选 择 )是 指 相 似 的 人 倾 向 于 彼 此 接 近 的 现 象
,
( 犛犮犺犲犾犾犻狀 犵1971 )。这意味着在社会资本的转移过程中,同时有“人以
群分”和“近朱者赤”两种相反的效应。为了清晰解释两种效应,我们从
“千人计划”学者个人中心网( 犲 犵 狅狀犲狋狑狅狉犽 )的视角进行分析。
为了理解两种效用的作用机制,首先需要引入“同质性理论”。同质
性( 犎狅犿狅 狆 犺犻犾 狔 )是指网络中的行动者在某些属性上较为相似,如性别、种
族、国籍等( 犓狅狊狊犻狀犲狋狊犪狀犱犠犪狋狋狊 , 2009 )。行动者之间的同质性互动是维
持社会资本的重要方式(林南, 2005 )。本研究关注的不是“相似性带来友
谊”,而是“相似性带来合作关系”。同质性按照不同的标准具有不同的
分类。本文关注“千人计划”学者在学术和文化上的同质性。他们与国
内学者具有文化上的同质性,与国外学者则存在学术上的联系与交流。
本文按照时间以及同群效应和类聚效应来论述“千人计划”学者是如何
建立和转移学术社会资本。图 1 的左图表示归国前建立的学术社会资
本,中图表示归国后建立的资本,右图表示资本的转移机制。
图 1 :归国者跨国学术社会资本转移机制
1. 归国前社会资本的建立
“千人计划”学者在海外接受教育和学术工作的训练,国外学术圈
对其有影响。他们在海外求学的目的表示自身对学术同化是认同的,
所以受他人学术影响的阈值( 狋犺狉犲狊犺狅犾犱 )很低。同时,在海外的学术环
境中,“千人计划”学者接触的都是有相似西方现代教育经历的人,这意
味着影响来源较多。这两个原因使“千人计划”学者能够很快融入国外
学术圈,在学术背景、规范和认识上与国外学术圈产生同质性。在这一
· 1 8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