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 - 《社会》2015年第4期
P. 125

社会· 2015 · 4

       限于篇幅,我们仅以 1947 年出版的《美国人的性格》为例来谈这个
   问题。这本书的本意并不是要对美国文化进行批评,而是尝试从美国
   人自身的处境来解释当时流行的一些美国式的概念,比如公平、道德
   等,并进而讨论由此形成的美国国际战略的特点。 6

       作为新教国家,美国社会由各种团体组成,组织原则源自教派。美
   国家庭的一般形式是一对父母加上未成年的孩子,家庭规模之小,使得
   孩子所能感受到的所有温情都来自父母。但是社会对孩子的目标却是
   要胜过父母才能更“美国化”,而“更美国化”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能是跟
   父母不一样。因此父母的教育方式绝不是以自己为模铸来培养孩子,
   而是鼓励孩子胜过同辈人,获胜者才能获得父母的爱作为奖赏。这和
   爱上帝是一样的。清教徒信仰中严厉的、全知全能的上帝,直接通过对
   每个人的赏罚来显现其意志。一个人比别人更能干、更能致富,就表明
   越得到上帝恩宠,因而也就是更好的人。在这个意义上,物质即道德。
   新大陆的新,不只是地理上、制度上的,也是道德上的新。这是一整套
   基于自然法的国家概念。
       这是造成美国社会与欧洲、印度和中国都不一样的地方,即它只有
   “社会梯阶”( 狊狅犮犻犪犾犮犾犪狊狊 )或者用今天的概念来说是“阶层”,而没有等级。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等级制的一种极端形式;欧洲中古封建社会也是等级
   社会,在封建制崩溃之后进入资本主义初期,产生了流动的中间人物,但
   除了像英国这种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仍然保留贵族等级之外,一般没有彻
   底梯阶化。而美国社会既没有顶端也没有底层,永远在流动之中。因而
   美国的社会地位是比较出来的,物质成为比较高下的标记,由此形成一
   种“数目狂”的癖好。数目也就是记录,美国人好刷新记录;记录越高,越
   说明个人价值,越值得崇拜。它的上下两个社会层次构不成阶级式的社
   会集团,中间部分也如此,只能横向地发展出各种“社(团)”。
       费孝通认为,美国的道德理想提倡普遍平等,但是道德实践永远以
   社会为界限,对圈子外的人杀戮和欺骗不是非道德的,有时还会受到奖
   励。在对待黑人问题上,美国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真正消除种族界限,
   维护道德理想的完整性;要么维持种族偏见,维护社会的完整性。美国


   6. 本小节内容是根据费孝通《美国人的性格》一书做的综述与分析,为免累赘,除了直接引用
   的部分之外,凡出自该书的地方均不再标注出处。

    · 1 1 8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