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社会》2015年第3期
P. 81
社会· 2015 · 3
出来( 犃犾犲狓犪狀犱犲狉犪狀犱犌犪狅 , 2012 )。为了进一步揭露旧社会邪恶势力的
可怕,人们声称“旧社会”的全部历史是用“吃人”的语言写成的,正如鲁
迅笔下那个偏执狂的主人公所下的结论。 6 事实上,“旧社会”作为象征
符号已经取得一种近乎“神圣”的极端邪恶意义,以至于这个符号开始
具备连带能力,只要和它有牵连的事物都会具有嫌疑,因此,就连音乐
教科书的编者在选取那些在旧社会已经成形并具有影响力的民歌时,
也不得不小心谨慎地借弘扬劳动人民“神圣的”民俗文化为盾牌来积极
为自己的选择辩护。 7
当过去被建构成为一种拥有可怖食人性质、吞噬和毁灭一切的象征
符号,代表中华民族“诞生创伤”的苦难似乎已经被完全建立起来。然
而,事实很快表明,过去的这段创伤并非仅是美好光明未来出现之前的
一个单纯的“诞生创伤”,相反,阶级冲突是需要永远回忆和认同的一种
创伤,是每一个基层社会单位要不断重复制作和重复演绎的一出戏剧。
三、“忆苦思甜”文学与阶级斗争的文化创伤
如果没有相应的象征性认同来填补新旧两个时代的时间和心理差
距,人民在过去经受的困境和苦难就只能停留在抽象层面。这种符号延
伸和情感认同在新中国早期的广大民众中得以成功实现,主要是借助各
种文艺作品,通过普遍和一贯的戏剧性手法对过去的创伤描述进行大规
模的渲染和夸张。“忆苦思甜”这个新的文学派别就这样应运而生。
“ 忆苦思甜”是连接幸福的新生活与创伤的旧时代的一种超验机制,
目的是促进广大人民群众产生对旧社会受害者的象征性认同。这类作
品通常采用回忆录、传记或自传的形式,用凄厉的笔墨重现某个特定受
害者的悲惨生活,这种表现形式在其表面上具有较大的可靠性和真实
性。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歌词就是这类作品的一个典型。
这首歌曲被编入小学音乐课本,由于旋律优美,至今仍受到小朋友的喜
爱。歌曲一开始简短地描绘了今天幸福的新生活,然后开始对过去悲惨
6. 即鲁迅的《狂人日记》。该文第一版于 1918 年出版, 1949 年之后一直入选高中语文课本。
7. 关于学生为什么要了解和学习“旧时代”创作的民歌,编者的解释确实显得很积极主动。
举例说明,编者多次提到民歌“富有深刻的内容、丰富的表现力和非常纯朴的情感”,是“极有
益的教育资料”,同时强调民歌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是长期以来人民大众智慧和才华的体
现(张乐克, 1957 : 28 )。
· 7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