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8 - 《社会》2015年第3期
P. 218
扩张的中国高等教育:教育质量与社会分层
( 2004 )提出“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
状况为标准”划分阶层的理论框架,对照其提出的十大阶层,本文使用的数
据所采用的“国企、外企、私企、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分类与之高度对应。本
文还将对就业起薪进行分析,作为“经济资源”维度的补充。 21
问卷询问了毕业生已确定的去向,有“继续升学”、“国企”、“外企”、
“ 私企”、“政府”和“事业单位”五类。 22 我们采用 犕犖犔 模型,以“继续升
学”作为对照组,只需要比较不同去向之间的系数值大小即可得到教育
质量对毕业生不同就业去向的影响(见表 5 )。两种教育质量的衡量指
标给出了一致的结果(系数符号和大小)。
在控制其他条件的情况下,教育质量与进入政府、事业单位等非市
场化(“体制内”)部门的概率负相关,与进入到市场化部门的概率正相
关(相对于非市场化部门,而非继续升学)。
我们还能得到一些有趣的结论。在控制学校特征后,家庭的社会分层
对子女的毕业去向似乎没有显著影响。考虑到家庭的社会分层已经显著
地影响子女的教育分层,学校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家庭特征解释。
父母的受教育年限越长,子女就具有越高的概率进入市场化部门;家庭社
会经济指数的影响较小,且不显著;家庭收入越高,子女就具有越低的概率
进入外企工作;具有城市户口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私企、外企等。
在不同的就业去向之间,男性更有可能进入政府部门和国企。与
直观认识不一致的是,党员和学生干部并没有更大的概率进入政府等
体制内部门,这可能存在自选择的估计偏差。
在控制其他条件不 变 的 情况 下,汉族 学生进 入政 府 部 门 的 概 率
与少数民族学生没有 显 著差 异,而汉 族学 生具有 较大 的优势 进 入外
企、私企。这与 吴 晓 刚、宋 曦( 犠狌犪狀犱犛狅狀 犵2014 )的 研 究 结 论 相 似,
,
他们认为汉族学生比 维 吾尔 族学 生 有更 大概 率进 入优 势部门,而维
吾尔族学生等少数民族更多在弱势部门。
21. 李黎明和李卫东( 2009 )估计了父代职业地位对子代职业地位的影响,他们使用“省市级
及以上党政事业单位储备干部、企业管理储备干部、创业/回自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暂未就
业”五种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区分了职业层次,但与本文的分析逻辑是一致的。感谢匿名审稿
人对此进行的深入讨论。
22. 此外还有“其他”选项,通过对“其他”项的观察,绝大多数的答卷填写的是“无业”,我们删
去了这些样本。
· 2 1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