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2 - 《社会》2015年第3期
P. 212

扩张的中国高等教育:教育质量与社会分层


   了教学质量五分量表,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师教学两个方面的评价,信效度
   分析的结果良好,能够运用于本文的实证研究 11 (见表 2 )。我们认为,这两
   个量表的分数越高,说明院校的教学组织活动越具有“效率”倾向,教师的
   教学行为就越具有“规范、学术”倾向,进而具有更高的教育质量。这一设
   定在学校质量评估中较为常见,也被证明是对教育质量的较好测量( 犅狉 狔 犽 ,
   犲狋犪犾. , 2010 )。同时,我们还控制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服务的分数。
          表 2 : 2011 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调查(本专科生问卷)”摘要
   问 21. 请根据您的感受,评价所在高校的教学工作:
             我所在高校的课程内容:                  同意                 不同意
   1. 注重(外语、数学等)基础知识的教育                   5     4    3    2   1
   2. 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内容充实                       5     4    3    2   1
   3. 教学内容有利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5     4    3    2   1
   4. 能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向                       5     4    3    2   1
   5. 教学内容注重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                     5     4    3    2   1
   6. 教学内容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5     4    3    2   1
   7. 实践教学课程充实,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     4    3    2   1
   问 22. 请根据您的感受,评价所接触教师的教学行为:
             我所接触的大部分教师:                  经常                  从不
   1. 重视学生的出勤考评                           5     4    3    2   1
   2. 课程教学目标清晰明确                          5     4    3    2   1
   3. 课堂中加入互动环节,注重学生参与(提问、讨论)             5     4    3    2   1
   4. 提供案例或事例讨论                           5     4    3    2   1
   5.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5     4    3    2   1
   6. 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独立研究的陈述                    5     4    3    2   1
   7. 将修改后的作业反馈给学生                        5     4    3    2   1
   8. 除考试之外,要求学生提交研究报告或读书笔记               5     4    3    2   1
   9. 课后向学生提供辅导答疑                         5     4    3    2   1
      本文并未简单地使用上述指标的均值,因为这样会导致权重的误
   估。我们使用的是因子分析构造出教育质量的分数。 12 从表 1 可知,
   “ 985 ”院校具有更高的教育质量,符合我们的常识判断。同时,为了减
   少个体汇报的测量误差,我们使用“学校—年级—专业”的均值。由于
   数据并未在年级层面进行随机抽样,在估计大四学生群体时,不平衡的


   11. 详细问卷参见北京市委教工委、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 2011 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调
   查(本专科生问卷)》。
   12. 限于篇幅,这里不报告因子分析的结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向作者索取。


                                                          · 2 0 5 ·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