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社会》2015年第2期
P. 17
社会· 2015 · 2
补校雠(孙延钊, 2003 : 3 );其三则是 1857 年,充四库馆臣一职便利了孙
氏搜考温州地方文献。 9
1863 年的《后汉书札记》主要考察的问题是“才难”。在孙衣言看
来,洪杨之乱后政治体制暴露出的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中央
行政系统看,执行官员(章京)为政资质匮乏,枢机重臣(军机)以门宦养
客,培植私党,却拒于拢贤,中央行政中枢机关专政的局面十分类似于
后汉尚书在处理任事和任才问题上对相权的剥夺;第二,地方司法实际
为体制外的刑名所操纵,但对于胥吏只有防弊而无正教,相反,后汉则
注重以世家为主体的习律和讲律传统。但孙氏紧接着指出,科举正途
之难封锁了道统和教化之门,在士厌于学的局面下,“军功”和“荐举”等
异途在战乱时期泛滥,轻启了趣就功名的政治投机,这才是加速门宦政
治和地方行政私利恶化的真正推手。
今日荐举人才,宜知此意,盖使轻视处士,则非国家之福
也。举其才德兼优者于朝,而束修自好之士,则长吏各礼之于
其属,斯为两得之道也。予尝谓御史不可轻言事,大臣不可轻
荐人,岂不言不荐之谓哉!(孙延钊, 2003 : 47-48 )
如果我们仔细考察永嘉学的政治学说,便不难发现它对于孙氏史
论的支撑。首先,永嘉学派所理解的道统侧重于在历史和现象中呈现
出来的治道,体现为圣人能够与时迁移,破除僵固,洞察人心情势,变通
政制以应候的政治实践(何俊, 2011 : 660-662 ),而它最为推崇的治道
理想则是像周制那样,以“士”为精神中枢,士辅君、君与士共治而形成
普遍的政治文明体系。 10 由此,我们能看到孙氏在《札记》中特别留意中
枢权力膨胀和科举法密之问题意识缘起。一方面,军机揽政阻塞“贤
士”进入实质权力层,也妨碍相权对皇权的制约:“今日军机大臣绝正
仁,而通私客……宰相循资平进,而事皆决于枢臣,亦此弊也”;另一方
9. 孙延钊( 2003 : 33 )称:“(衣言)充文渊阁直阁事,登阁观览《四库全书》,而于四库所著录之温
州先哲遗著,特注意检阅。”
10. 在叶适( 2010犪 : 703-704 )看来,周制的价值在于继承了三代以来王畿和诸侯国各自为
治,天子能够形成上下、内外之统在于取天下贤士。因此,理想的帝国形态是君与士共治而形
成普遍的政治和文明秩序:“古之治天下,必辨其内外大小之序,而后施其繁简详略之宜。三
代之时,自汉、淮以南皆弃而不有,方天下为五千里,而王之自治者千里而已,其外大小国千
余,皆得以自治。其正朔所颁,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朝会贡赋,贤能之士入于王都,不能入秦、
汉之数郡;又置贤圣而为之臣,皆久于其官而不去。”
· 1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