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9 - 《社会》2019年第1期
P. 89

社会· 2015 · 1

   底蕴概念中,我们还试图从中国传统的家文化出发,将“家本位”视为对
   上述中国人性讨论的拓展,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乡土社会在生存和发展
   意义上的核心组织原则及其运行机制。

       三、“家本位”文化与集体主义

       作为生活智慧在中国传统中的具体体现,“家本位”文化在传统社
   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上所述,以生存为目的的智慧在中国
   社会中的主要体现,就在于“家本位”的文化及与此有紧密关系的集体
   主义。中国既没有西方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也不用“上帝造人”解
   释人的本源,所以,对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这类“终
   极关怀”的问题,中国人就以家族制度为基础的“家本位”文化来回应。
   林语堂( 2002 : 47-48 )指出:“使种族稳定的文化因素之一首先是中国
   的家族 9 制度。这种制度有明确的定义和优良的组织系统,使得人们
   不可能忘记自己的宗系。这种不朽的社会组织形式,被中国人视为珍
   宝,比任何其他世俗的财产都宝贵,甚至含有一种宗教的意味。向祖先
   表示崇拜的各种礼仪,更加增强了它的宗教色彩。对这套东西的意识
   也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的心灵之中。”就终极关怀而言,家族已起
   到应有的作用,但以往的中国家族研究告诉我们,家族还有保障族人生
   存和在族内扶贫济困的作用,以解决族人的生存问题。若有能力,它也
   会兴办家族的学堂(私塾),解决族人的受教育和发展问题。从加强凝
   聚力从而保障其发挥作为社会组织的作用来说,以族人间天然的血缘
   联系组织起来的家族显然是成本最低的,这使家族成为农耕社会的相
   对封闭的乡村社区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使家族成为族人在建立自
   己关系网以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构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时的首选。
   显然,作为一个属于“私”领域的社会组织,家族之所以“不朽”,是因为
   它能满足个人的根本需求,而且从中获得资源时成本相对较低。更重
   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亲情的环境来满足个人对情感的需要(“血浓于
   水”为此做了最好注脚),这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无法比拟的。
       自西周以“敬天法祖”理念创立宗法制度,将祭祀权与继承权结合


   9. 在学术研究中,有学者坚持用“宗族”指涉这一按父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社会群体,也有
   学者用“家族”这一提法,我们认为,这两者可以通用,但 “家族”相对更符合当前的状况。

    · 8 2 ·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