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5 - 《社会》2019年第1期
P. 175

社会· 2015 · 1

   36 ),那么,它就无法解释为何宗教是不可或缺、无法压抑的,也无法解
   释自由市场状态下美国的宗教萎缩现象。事实上,将宗教说成经济“仍
   然是一种 类 比,本 身 无 法 解 释 为 何 经 济 的 类 比 要 好 于 鸦 片 的 类 比”
   ( 犢狌 , 2012 : 460 )。

       二、政治和知识精英塑造的中国“宗教”命运

       上述三种解释框架的共同缺失,在于简单套用了欧美社会的“宗
   教”概念,而忽视了这一概念在近代中国的形成过程。理解中国当下的
   宗教复兴,不能不反思“宗教”概念在中国的形成过程。甚至可以说,对
   宗教的排斥和当下中国农村的宗教复兴,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特殊的
   “宗教”概念以及这一概念被制度化的后果。
       宗教作为“自成一类”的“总体社会现象”(莫斯, 2002 : 4 ),本来属
   于整个社会理论考察现代性的核心问题,但是近代以来,宗教在中国社
   会、政治和学术领域却被边缘化了,很多人甚至认为,中国是一个无宗
   教的社会。他们无视这样的事实:多数宣称无神论者,同样会定期参加
   祭祖、扫墓等活动;讲风水、批八字、看运程、烧香拜佛也可能是这些人
   的家常便饭,国家甚至设立法定假日(如清明节、春节)来容纳这些活
   动。问题不在于中国有无“宗教”,而在于“宗教”在中国是如何以某一
   个特定宗教(如基督教)为蓝本来定义的。正如“印度无历史”是一种殖
   民者的眼光一样,“中国无宗教”恐怕与近一百年来中国思想的“被殖民
   化”有很大关系。这也是上述三种理论的一个共同缺憾。因此,探索当
   代中国宗教,不能不关照清末以来西方现代性引入中国后的中国历
      2
   史。理解“宗教”引入中国以来的谱系以及各种衍生现象,对于理解当
   代中国农村宗教复兴至关重要。
       1893 年在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上,中国代表坚持认为,他被指
   定代表 的 “儒 教 ”不 是 宗 教 的 “教 ”( 狉犲犾犻 犵 犻狅狀 ),而 是 教 化 的 “教 ”

   ( 狋犲犪犮犺犻狀 犵 )。基 督 教 在 中 国 则 不 能 理 解 为 教 化 的 “教”,而 应 该 称 为
   “巫”( 犆犺犲狀 , 1999 )。这种将国家正统意识形态(儒家)视为超越各宗教
   (巫)的看法,代表了帝国时代的本土理论,是一种可以笼统地称为“天


   2. “宗教”作为西方社会理论的核心领域之一,有着自身的演变谱系。本文无意批评西方的
   “宗教”概念,而是希望指出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精英和学术精英舶来“宗教”概念的过程。

    · 1 6 8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