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社会》2019年第1期
P. 15

社会· 2015 · 1

   能力发现现实经验的丰富性,对未来有多重可能的创造和选择。
       因此,历史意味着,我们必须要不断回到构成自身经验的传统和现
   实中来,历史必须成为一种开放的自我认识。若要检视我们当下的经
   验构成,就必须回到我们自身的现代生活的起点。中国的现代转型经
   历了短短不过二百年时间,然而这条路却走得艰辛漫长,历经无数次的
   激变与革命。表面上看,引发这场变革的是西方的强势入侵及其带来
   的器物、制度和思想上的刺激,似乎此后的中国总是在抗拒和接轨的两
   极之间选择和徘徊,但本质而言,这一转变有着内生之源,使得中国社
   会自身的再造有了新的契机。
       延续了几千年之久的中国历史,对文明的外部性问题向来并不陌
   生。早在殷周之变时期,周人从西而来,却确立了宗法和封建之天下秩
   序的经本,成为后世之范(王国维, 2001犪 ;傅斯年, 2012 );后秦人由西征
   发,统一六国,缔造了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的一统体制,由此绵续
   2000 余年;汉末佛教由西土传入中原,经由魏晋等朝及后来的辗转,终成
   大乘佛教及各宗,反而使该教在中国获得延续和重生,如此等等。王铭
   铭( 2007 : 12 )认为,“自东而西的想像、旅行和认识,有史以来不间断地存
   在着。 20 世纪出现的那些充满意识形态的‘中国式西方论’,既有近代意
   义上的‘西方’刺激,也有古老观念的作用”,讲的就是这般东西交互的历
   史图景。因此,对于西人的刺激,中国向来不是在生物学意义上做出应
   激反应,而是从事植入、转化和改造的工作;而文明的外来因素能够植入
   本土土壤的前提,确是对于自身传统的重构和创造。
       中国现代转变中这新的一页,是由康有为翻启的,而他“创世”前言
   的第一章,是经学的革命。无论后世评价若何,康氏等人缔造的这一起
   点,依然是我们今天无法摆脱的现代命运,必须予以正视。康有为重解
   《春秋》三世之义,颇有些辩证历史哲学的味道。他在《春秋董氏学》中
   说,“自伪‘左’灭‘公羊’,而‘春秋亡’,孔子之道遂亡矣”(康有为, 1990 :
   29 )。在《孔子改制考》中他说,“《春秋》始于文王,终于尧舜,盖拨乱之治
   为文王,太平之治为尧舜,孔子之圣意改制之大义,《公羊》所传,微言之
   第一义也”(康有为, 1992 : 335 )。立《公羊》为正经之固本,是要重塑《春
   秋》之义,重申“今文经学”的主张,即孔子托古改制之意。 5 公羊三世说,

   5. 有关康有为“今文经学”的由来及其在清代经学研究四期发展中的位置,可参见:周予同,
   1983 。
    · 8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