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1 - 《社会》2014年第6期
P. 161
社会· 2014 · 6
象的价值。 10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创造出的具有其自身独特个性的人
物,但同样,“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正是从自己的
角度出发,去勾勒和刻画哈姆雷特自身的形象。
再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有关预定论对清教徒的影响为
例。对清教徒著作和相关文献的最初浏览,只能使人模糊地感觉到清
教徒的心态,触及了其自身的独特性,但还达不到理解。经过对材料的
反复阅读和思考,才能在自己这里“再现”清教徒对预定论的经验,意识
到预定论对清教徒有什么价值。这不是因为研究者“变成了”清教徒,
而是因为他在自身与清教徒之间建立起了关联,他自己关心的问题(他
的价值观念)与预定论对清教徒的意义(对象自身的价值)形成了价值
关联。这才 能 够 阐 发 预 定 论 对 清 教 徒 的 价 值,即 “现 世 的 祛 除 巫 魅
( 犈狀狋狕犪狌犫犲狉狌狀 犵 )在此走到终点”(韦伯, 2007 : 84 ; 犠犲犫犲狉 , 1958 : 105 )。这
既是研究者基于自身价值观念做出的建构,也是他关于对象自身独有
价值进行的阐释,两者无法区分开来。
通过价值阐释来理解价值,在研究者主体价值与经验对象的价值
之间建立起了关联。历史、社会科学和思想史的研究者,不是藏身于故
纸堆中的学究,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历史上或浓墨重彩或为人忘却
的时代、与伟大或普通的人们相沟通,去发现他们的独有个性,在自己
的作品中延续跨越历史和文化、民族与文明的永恒价值之光。他们以
自己时代思想的各种形式,留住那价值的光芒,并将其传递给愿意和他
们一道通过思想和实践,为保留和实现价值而努力的人们:
对于那些基本而崇高的价值观念的超经验的有效性,我
们所有人都怀有某种形式的信仰,在那些观念中,我们寄托着
自己存在的意义。但这并不排斥,相反,却包含着经验现实从
中获得其意义的那些具体观点的不断变迁:生命非理性的现
实性,以及它储存的可能的意义是永世不竭的;因此,价值关
联的具体形态也流动不居,经历变化,直到人类文化并不十分
10. 需要强调,韦伯反对依靠“移情”和“直觉”去理解历史,并不是要从历史和社会研究中消
灭一切情感和感觉性的要素,他只是反对那种排斥理性、一味只想凭借感觉去把握“整体时代
精神”的做法。韦伯( 2009犪 : 120-125 ; 2012 : 77-81 )十分清楚,在历史理解和价值阐释的根
结处,存在着某种非理性要素,“某种个体的东西与可能‘价值’之间的关系,总是意味着某种
单纯直觉的‘感觉’被降低到了某种———但始终只是相对的———程度”。理性的任务是要将这
种非理性的要素变成明确表述的、具有明证性的“理想类型”。
· 1 5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