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9 - 《社会》2014年第6期
P. 139

社会· 2014 · 6

       当 20 世 纪 的 一 些 历 史 学 家 在 中 世 纪 寻 找 “个 体 的 发 现”( 狋犺犲
   犱犻狊犮狅狏犲狉 狔狅犳狋犺犲犻狀犱犻狏犻犱狌犪犾 )( 犕狅狉狉犻狊 , 1972 ; 犌狌狉犲狏犻犮犺 , 1995 )时,当时身
   处“世纪末”的涂尔干就这样写道:
           个人主义和自由思想实际上也不是晚近的产物,它的起
       点既不是 1789 年,也不是宗教改革运动,既不是经院学派,也
       不是希腊—拉丁多神教和东方神权政治的衰落时期。这种现
       象是没有起点的,它的发展也不是直线的,它贯穿于这个历史
       进程的始终。(涂尔干, 2000 : 132 )
       类似的段落在《社会分工论》中并不少见。因此,如果说《社会分工
   论》是对“社会”的一种自然史考察,那么它也称得上是对“个体”的一种
   自然史考察。福孔内所谓的涂尔干的这种“历史哲学”,实际上构成了
   他此后诸多著述的或明或暗的背景。他在“德雷福斯事件”之后发表的
   重要文章《个人主义与知识分子》(涂尔干, 2003 : 203 )中,再次凸显出这
   个脉络,涂尔干不仅对西方个体主义的主要脉络进行了批判性考察,而
   且还提出了“人性宗教”的概念。他认为,在现时代,“不管是谁,只要他
   攻击人的生活、人的自由、人的荣誉,那么他必然会在我们的心中激起
   一种恐惧感,从各方面来说,这种感觉都很类似于信徒发觉偶像遭到亵
   渎的时候所体验到的那种恐惧感……它是一种既作为信徒又作为上帝
   的宗教”。因此,当我们论及现代社会或现代性问题时,不仅有社会、国
   家、结构、制度等所谓的宏观层次,还有现代自我或现代个体这个所谓
   的微观层次。它们都是现代的产物,是历史上新出现的现象和事物。
   任何对现代性问题的诊断和论述都必须考虑到这个层面。
       由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自杀论》中的自杀类型学为何将侧重点
   放在自我主义的自杀和失范性自杀上,而且强调两者具有“同源关系”。
   在解释“新教徒的自杀率高于天主教徒的自杀率”这一问题时,涂尔干
   ( 犇狌狉犽犺犲犻犿 , 1951 : 158 )明 确 将 其 归 诸 新 教 所 持 的 “宗 教 个 人 主 义”
   ( 狉犲犾犻 犵 犻狅狌狊犻狀犱犻狏犻犱狌犪犾犻狊犿 ),认为“新教的自杀倾向必定与赋予这种宗教
   以活力的自由探究精神( 狊 狆 犻狉犻狋狅犳犳狉犲犲犻狀 狇 狌犻狉 狔     )有关”。 26 再如,涂尔干
   在论及失范性自杀时,提到极其重要的“生活规则(饮食起居规则)”,这
   种规则在传统社会中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它会让各阶层、各行


   26. 韦伯( 2012 )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经典研究,对以新教徒为代表的“现代自
   我”进行了深刻探究,虽然其关注点和涂尔干不同,但却有助于我们理解后者的相关论断。

    · 1 3 2 ·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