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社会》2014年第6期
P. 100
行政包干的组织基础
四、角色依赖
上述情况不能仅仅归咎于治理观念,更重要的是一系列制度安排,
从客观上巩固了行政控制权的分立。比如人事及财政的单位制,促进
了单位自我利益的组织化———它们不断复制得到再生。宏观地看,这
类似于在行政体系内形成了众多利益主体,各自坚守并捍卫自己的权
益,而他们又是唯一的执行团队,治理任务必须通过他们而非取代他们
来贯彻。除了推动他们,必要时换领导人之外,上级并无其他组织执行
工具选择来助其实现治理目标。又比如,越是基层的行政组织角色越
是多元:政治角色———代表、应责、连接公共制度和单位成员;经济角
色———拓展资源、营利、增加财政收入;治理角色———管理辖区各项事
务,如收税、教育、医院、交通、治安、稳定、社会福利并提供公共品。这
些角色部分来自法规,部分来自传统,部分来自不成文的规则,更多则
来自于体制中多变的中心任务激励。
可以说,在协助治理的需要方面,上级对下级具有反向依赖性。这
表现在委托方对于承包方的行政配合、自有资源的依赖———诸如自筹
资金、社会关系、信息掌握、成员遵从和社会稳定等等。这种依赖关系
决定了承包方的讨价还价地位,成为他们在交易中“要价”的资本。如
果条件得不到满足,代价就是组织不配合、有限配合,或者明动暗不动,
口头配合行动不配合。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时主要干部已经被更换,
但还是“搞不定”下级组织。原因在于,后者是高度组织化、具有共同利
益和目标的群体,其内部的相互责任和关系平衡之维系和再建,很难因
个别领导更换而发生改变。因此,互惠交换各自所需,成为推动承包方
配合的有效手段。
这里并非指全面配合才是“正确”的,因为承包方的行政不配合,常
常在客观上具有正面作用:抵消不切实际的指令对基层的损害,结果保
护了群体利益。笔者的重点不在进行是非判断,而是强调认识中国行
政机体的特点,即在表面的等级支配背后,存在着类似于市场的多中心
组织关系。这一基本现实,无法从法律权属规定或是政策文件中,通过
明确声称的权力分割而呈现,但它们却是日常实践的真实所在。不执
行当然会使上级不悦,但基层的安定有序又符合上级的治理目标。当
地位差别使之无法通过明文规定支持地方的实践时,行政发包则是既
· 9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