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4 - 《社会》2014年第5期
P. 194
社会学的传记取向:当代社会学进展的一种维度
如此,这种取向还被认为带来这样一种危险,即对自身的呼吁与生命的
自恋性关注,导致人们不能实事求是地对社会现象作出解释( 犘犪犲犮犺狋犲狉 ,
1998 )。在甘斯( 犌犪狀狊 , 1999 )看来,传记社会学带来的是社会学个人主
义的取向,它在关注某个人的同时,也将其他人排除在外。
,
对此,米克哈洛夫斯基( 犕 狔 犽犺犪犾狅狏狊犽犻 狔1997 )认为,传记社会学本
质上并不必然是自恋式的或自我放纵的,相反,传记能够以颇具生产性
的方式,激发我们去思考研究的过程,去思考我们对其他研究文本的阅
读与自己的书写实践。因此,在他看来,文本中的个人在场可以成为富
有洞见性分析 的 来 源,这 有助 于 摆 脱学 术写作 中的 狭 隘 性。斯 坦 利
( 犛狋犪狀犾犲 狔1993 )也认为,对于社会学家及其知识实践和劳动过程的关
,
注,并不必然意味着我们关注一个人而排除了所有其他人。“从一个人
身上,我们能够揭示社会过程与社会结构、网络、社会变化等,因为所有
人都处于社会与文化环境之中,正是后者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与
理解”。
事实上,我们能够挑战结构与行动之间以及相应的个人
与社会之间在理解社会生活方面传统上对立的二元论。这意
味着反对一切如下的观念,即把“一生/生命”( 犪犾犻犳犲 )理解为
单一生命的表达,孤立于相互交织的传记(个人经历)网络之
外。尽管更普遍的假设认为,自传关注单个人的生活,但实际
上,很难有一种自传不是在传主的生活中充满重要他人的传
记。( 犛狋犪狀犾犲 狔犪狀犱犕狅狉 犵 犪狀 , 1993 )
斯坦利( 犛狋犪狀犾犲 狔1993 )将这种研究进路或社会学运动称为社会结
,
构的传记化和传记的结构化。
弗里德曼( 犉狉犻犲犱犿犪狀 , 1990 )承认传记社会学所强调的个人性维度,
但他同时也指出,传记社会学家采取回顾的方式,从自己内在的体验出
发,转向外部更大也更宽广的讨论与理解。这与多数社会学研究的取
向相反。后者出发点宽广,但停留在表面( 狊犺犪犾犾狅狑 ),是高度非人性的,
面向的是无名无性的应答者、被试与木偶般的行动者。艾略特( 1999 )
则认为,社会学家在调查中使用的所有资料其实都只具有个人主义式
的特性,但是传记材料揭露了许多互有关联的集体过程,例如:婚姻的
缔结、家族的建立、职业的获得,或是在社会上出人头地。
罗森( 犚狅狊犲狀 , 1998 : 110 )认为,人是社会人,自传行为( 犪狌狋狅犫犻狅 犵 狉犪 狆 犺犻犮犪犾
· 1 8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