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9 - 《社会》2014年第4期
P. 159
社会· 2014 · 4
(秦海霞, 2006 )。同时,越是市场化程度高的地方,行业协会等商人社
团往往越能够开始代表商人的利益,在建立网络、公共关系、市场发展
和游说政府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犜狊犪犻 , 2007 )。此外,政商的案例
也不断证明,对于那些市场份额对于其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的企业而
言,“相对于政府,他们更看重市场”,企业在市场争夺已经极其激烈之
后,会把矛头对准政府的不公,从而破除民不与官斗的旧规。 2
,
邓国胜和甘思德( 犇犲狀 犵犪狀犱犓犲狀狀犲犱 狔 2010 )用数据证明了市场化
的重要作用。 2007 年,他们调查了年销售额在 50 亿以上的大企业对
于中央政府的影响,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 131 个公
司;同时采取概率配额抽样的方法调查国家级的行业协会共 711 个。
研究发现,不同所有制和不同国别的公司就公共政策游说政府的方式
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虽然关系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游说方式,但是大企业
并不主要依靠关系,它们主要依靠提供信息和加强其公共形象;虽然雇
佣以前的官员也是常用的方式,但是,这些人员的作用主要是对于政府
内部运作的了解而非与特定官员的关系。在他们看来,在中国,游说正
在变得越来越制度化。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大公司的规模和能力都使
得他们可以不通过关系来影响政府决策者。并且,与地方相比,全国性
的决策牵涉面广且时间长,降低了任何个别私人关系的显著性。
与以上观点不同,狄忠蒲( 犇犻犮犽狊狅狀 , 2009 )的分析强调了现存政商
关系可能的延续性。在他看来,虽然越是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涌现出
来,私营企业主就会越少依赖国家,相应的,他们就越不可能去支持现
状。但同时,他也认为,中国的裙带共产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自我
存续。一方面,裙带共产主义的扩张性质提供了开放加入的机会并不
断吸纳新参与者,从而降低了挑战它的动机;另一方面,中国以中小型
企业为主的政经结构,也减少了集体行动的可能性:大量的小型参与者
抑制了有效的集体行动。这些都使得私营企业主和政府及其官员有强
大的动机 去 保 持 已 被 证 明 了 是 相 当 互 利 的 关 系。裴 松 梅 ( 犘犲犪狉狊狅狀 ,
1997 )则认为,市场化虽然会使得商业精英获得更多的自主性和自信来
推动市场改革和政治自由化,但是,对政府形成有组织化的压力则有赖
于更有凝聚性的商业精英的形成和扩张。相对于商业精英而言,学生
2. 参见:郑作时,《政商关系的微妙变化》,《中国经营报》, 2010 年 1 月 18 日, 犃12 版。
· 1 5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