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社会》2014年第2期
P. 75

社会· 2014 · 2

   事实上,在这些人之间,他们各自对于传统精神医学也存在着彼此迥异
   的观点和立场,甚至他们中的一些人自身或许并不愿被简单地纳入“反
   精神医学”阵营之中。然而,在笔者看来,正因这一思潮表面庞杂,更彰
   显出从“精神卫生公共性”的视角加以探讨的必要性。这为本文从“反
   精神医学”思潮的缘起、“去机构化”的意识形态与相关实践、“反精神医
   学”运动的草根组织、废除精神病院及其立法的实现等方面,来考察这
   些批判性的、相互交织的多元话语所形成的精神卫生公共性提供了丰
   富的佐证。
       (三)存在主义的精神疾病论与“解放的辩证法”
       如果说,英国是“反精神医学”思潮的发源地,那么莱茵、库珀便可以
   被看做是“反精神医学”思想的先驱。在其自传式的遗著《智慧、疯狂和
   愚昧:精神医生的前半生》中, 1927 年出生的莱茵回顾道:在担任英军的
   精神科医生时,他并未严格遵守军医禁止与精神疾病患者谈话的规定,
   开始尝试与患者对话。凭借着来自在军事医院中的临床实践经验,他先
   后建立起 了“友 爱 协 会”、经 营 开 放 的 康 复 共 同 体———“金 斯 利 之 家”
   ( 犓犻狀 犵 狊犾犲 狔 犎犪犾犾 )( 犔犪犻狀 犵1968 )。莱茵所倡导的精神医学理论的一贯性还
                      ,
   表现在他对精神分裂症的理解上。他深受弗洛伊德、萨特等的影响,形
   成了“存在主义与现象学相结合”的精神卫生观。退伍不久,莱茵来到了
   一家皇家精神病院,在院长与护士长的支持下,他选择了 11 位患者在实
   验病房展开了心理治疗,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使所有患者都出院了,莱茵
   本人称这一成功是他一生中最令其感动的事。不过一年后,这些患者又
                           ,
   全部重返了精神病院( 犔犪犻狀 犵1985 : 140-143 )。这一临床实践的经历颠
   覆了他关于神经科学与精神医学相互结合的梦想,从而开始关注分裂症
   的社会根源。实际上,莱茵始终批判的是克莱普林( 犈.犓狉犪犲 狆 犲犾犻狀 )以来所
   谓“客观的”精神医学,主张通过社会的、政治的维度来理解“疯狂与正
   常”的相互关系,并试图确立起一种崭新的精神卫生观:
           我们的正常并非“真 正”的正 常。患 病者 们的 疯狂亦非
       “真正”的疯狂。患者的疯狂本是人为引发的破坏所导致的结
       果。……真正的正常能够用各种方法将标准的自我———即必
       然能够把适应了异化和伪装的自我———消解而去,依靠“内
       在”原形的神圣媒介的出现,进而通过伪装自我之死而获得新
                              ,
       的自我机能的再生( 犔犪犻狀 犵 1967 : 118 )。
    · 6 8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