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社会》2014年第2期
P. 49
社会· 2014 · 2
养和拟制就能解释希腊、罗马、印度这些古代国家范围内那么大的异质
性吗?麦克伦南认为,这种牵强的解释显然无法成立,但如果按照他自
己的亲属制度理论,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麦克伦南认为,早期国家为什么会容纳那么多不同血缘的异质群
体,与抢婚制的起源出自同样的原因;而理解这一切的关键在于理解外
婚制和内婚制的相继兴起,并由此可以勾勒出人类婚姻制度和亲属制
度的发展历史。麦克伦南把人类的原始状态设想为一种战争状态,但
这种战争状态并不是霍布斯笔下个人和个人之间的,而更多是群体和
群体之间的。当时的不同部落之间普遍怀有强烈的敌意,为了能够实
现自我保存,防范临近部落的可能攻击,争夺并不丰富的资源,都会尽
可能使自己的部落有更强的战斗力。在这种情况下,男人更适合于参
与战争,人们都更愿意把健康强壮的男婴抚养长大,而不愿将太多资源
花在女婴身上,于是当时的部落都会经常杀死女婴,保留男婴。这样就
导致了性别的严重失衡,成年女性稀少,于是,共妻和群婚现象就成为
必然的结果,男人们之间也经常会因为女人而起纷争。由于本部落女
人稀少,男人们纷纷到其他部落去抢女人,这就是抢婚和外婚制的起
源。这个时期的两大特点是外婚制和男人共妻。
在最初没有任何规则的群婚时代,男人共妻的程度不受限制,人类
在那个时候是没有任何亲属制度的,虽然可能会有本能性的血亲之爱。
那时没有所谓的婚姻制度,男女之间杂居混交,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
究竟是谁是不确定的。但即使在这种毫无限制的群交当中,母亲还是
可以辨识。当人类认识到一个最初的简单事实,即他身体里流着母亲
的血,并由此而与母亲的其他孩子属于共同的血脉,亲属制度就产生
了。母系是最初的亲属制度。随着这种亲属制度的产生,同一母亲的
孩子们居住在一起,于是进入到不那么混乱的多夫制。在最初的多夫
制中,一个女人的丈夫之间未必是兄弟,但后来她的丈夫都是兄弟,这
就逐渐使人们开始认识父系亲属。
麦克伦南发现了直接从多夫制过渡到母系的一夫一妻制的例子,
但他认为这都是例外,而通常的发展顺序是这样的:在最初级的多夫制
度下,女人不和丈夫一起居住,而是和母亲或兄弟一起居住,她的孩子
属于她母亲的家族;后来,女人不再和母亲居住,而是在自己的房子里
和丈夫居住,与她的母亲仍然保持联系,她的孩子仍然属于她母亲的家
· 4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