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2 - 《社会》2014年第2期
P. 132

购房:制度变迁下的住房分层与自我选择性流动


   主观价值; 犆 是和行动者相关的预期代价的主观价值,包括行动者预期
   的投入和可能受到的惩罚; 犘 是行动者估计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犘′ 是
   行动者估计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犞 是估计其预期行动的纯价值( 犻 是
   指购房行动,而       犼 是指不购房的行动选择)。
                            (如居民购房)的发生要受到个人实力、对
       在这一解释模型中, 犞 犻
   资源信息的掌握、控制分布和行动后果四种因素的影响。行动的预期
   效益( 犅 )和预期代价( 犆 )的大小是由行动者的个人实力、对资源与信息
   的掌握与评价决定的,而行动获得效益或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犘 与 犘′ )
   与行动中的控制分布及行动后果直接相关。当居民根据自己的实力,
   对预期效益和代价进行评估,假设他们认为购房获得的预期效益远远
   大于由此付出的代价时,就最有可能会选择购房。
       在早期的住房改革阶段,进入商品房市场购买住房的居民往往是来
   自非国有部门的、具有强购房意愿的职工,是在社会等级中处于较低位
   置,但经济收入较高的居民(朱亚鹏, 2007 )。这类居民不像那些在国有部
   门的城市居民,后者在这一时期购房并没有失去获得更好公房资源特权
   的机会。而国有部门职工则能够在公房市场依靠工龄折扣、原有公房折
   旧优惠以及一次性付款的补贴获得了住房所有权,但只能按优惠价购买
   一次公有住房,不会轻易从公房市场上购房。由此提出:
       假设 1 : 1998 年前,国有部门晚进入公房市场购房的居民比早进入
   公房市场购房的居民具有更高的住房等级。
       随着住房货币化改革的深入,福利分房全面终止,意味着国有部门
   的居民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获得公房,这迫使国有部门中有经济实力的
   职工改变购房策略,不仅在公房市场上购房,而且也开始逐渐进入商品
   房市场以获得新的优质住房资源。随着有更多政治资本或人力资本的
   居民进入住房市场,住房的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房价不断上涨。但
   在住房改革过程中,那些由于国家政策而获得廉价的优质房改房的城
   市居民,因为政治资本或人力资本较高,往往收入也较高,因此也有能
   力在市场上购置多套住房。也就是说,在国家权力机制中获利的阶层,
   在市场机制中也能获利。在住房改革过程中,那些由于国家政策而未
   能获得住房的城市居民,政治资本或人力资本较低,单位因为效益差很
   难提供住房福利,他们的收入也相对较低,通过市场途径满足自己住房
   需求的能力有限。这个在权力机制中被忽略、失利的阶层在市场机制

                                                          · 1 2 5 ·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