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7 - 《社会》2014年第2期
P. 127

社会· 2014 · 2

   有研究关注住房市场化改革引发的住房获得机会结构的变化,以及因
   此导致的能够利用这些新机会的居民的住房等级的改变。
       不厘清住房获得机会结构的变化对住房分层的影响,就很难理解
   是什么因果机制导致住房分层的变化。大部分研究认为,居民的再分
   配权力和 市 场 能 力 对 住 房 分 层 有 正 向 作 用 ( 犅犻犪狀犪狀犱犔狅 犵 犪狀 , 1996 ;
   李斌, 2002 ;李 喜 梅, 2003 ;刘 欣, 2005犫 ;边 燕 杰、刘 勇 利, 2005 ;宇 宙,
   2006 ;周 运 清、张 蕾, 2006 ;张 杨 波, 2007 ;王 宁、张 杨 波, 2008 ;胡 蓉,
   2012 ),但并没有对具有相同或相近政治资本或人力资本的居民住房分
   层的差异性做出合理解释。这是由于以往研究对在购房过程中自我选
   择性对住房分层的影响缺乏应有的关注。事实上,是否购房也是住房
   分层的重要机制,它反映了住房制度变迁下不同类型资源拥有者生活
   机遇的变化。因此,需要对资本怎样在特定的制度背景下被分配的过
   程进行实质性理解(边燕杰等, 2008 )。
       本文试图分析不同社会行动者(即居民)如何通过购房策略来应对
   住房市场中机会结构的变化。结合居民个人在住房市场的经历,笔者
   从一个 微 观 的 视 角 来 理 解 他 们 在 住 房 市 场 的 自 我 选 择 过 程 ( 狊犲犾犳
  狊犲犾犲犮狋犻狅狀狆 狉狅犮犲狊狊 )中如何塑造住房市场的结果(住房分层),并在此基
   础上,对住房分层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二、新制度主义视角:对住房分层机制的再思考

       中国城市住房改革与社会转型在时间上大体一致,社会转型的一
   些基本特征都在住房领域得到体现(李斌, 2009 )。市场转型论认为,市
   场转型导致人力资本回报率增加和政治资本回报率逐渐降低,从而产
   生了新的分层机制( 犖犲犲 , 1989 )。这种新的社会分层机制使城市居民
   的职业、教育水平、经济能力和融资能力等因素在住房领域中的作用凸
   显(李喜梅, 2003 ;王海涛等, 2004 ;刘精明、李路路, 2005 ;宇宙, 2006 ;
   周运清、张蕾, 2006 ;王宁、张杨波, 2008 ;胡蓉, 2012 )。但也有研究认
   为,再分配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分层机制具有延续性,昔日的精英在市场
   转型 中 将 继 续 处 于 优 势 阶 层 地 位 ( 犠犪犾犱犲狉 , 1995 ; 犅犻犪狀犪狀犱犔狅 犵 犪狀 ,
   1996 )。城市居民的行政级别、位置能力以及所在单位的规模、级别等
   再分配权力因素仍然在住房分层中起重要作用(刘欣 2005犪 , 2005犫 ;李
   斌, 2002 ;边燕杰、刘勇利, 2005 ;张杨波, 2007 ;李强, 2009 ;李强、王美

    · 1 2 0 ·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