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社会》2014年第1期
P. 97
社会· 2014 · 1
样不相信,“活活跳跳没什么事怎么死了”? 犡犑犅 人缘好,维权抗争敢于
出头更令人敬佩,突然的死亡,无疑使他成了 犇犎 的英雄。在 12 月 12 日
犡犑犅 的追悼会上,申冤口号震天,村民情绪难控,众人齐齐跪拜。 犡犑犅 的
遗像、灵堂灯烛、白色丧服、黑纱挽帐等,这一切都在营造着“申冤”和“血
债血偿”的浓烈气场。 16 喊冤与控诉从来是中国底层表达抗争的惯习,此
时他们再一次援用这种惯习,要求交还 犡犑犅 的遗体,更要求为他的死讨
一个公道。死亡成为激励和维持 犇犎 抗争的新的动因,而此后每天的集
会,更成为村民倾诉悲情、凝聚气场和激励斗志的公共空间。
其实,由于政府态度转硬,一些村民本已动摇。在 12 月 9 日 犡犑犅
等人被捕的当天,“有的村民情绪很激动,(害怕)可能会出现暴力。 13
个临时代表也散乱了,只有两三个是积极的,但是在安抚村民情绪的时
候,村民不像从前那么听他们( 犔犣犔 等人)的”。 17 视频材料也显示,村民
担心政府抓人,恐惧情绪溢于言表。 18 但 犡犑犅 之死及此后持续的集会,
无疑提供了战胜恐惧的“鼓舞机制”( 犌狅狅犱狑犻狀犪狀犱犘犳犪犳犳 , 2001 )———气
场浓烈的集会,煽情的演讲,哭天抢地的申冤,这一切又使抗争激情重
新燃烧,并达致巅峰。而村民决定抬棺上访,则是悲情倾诉的至烈形
式,也可以称作是“正义表演”。
悲情倾诉和正义表演成功地吸引了外界的关注,经由村里的新闻
发布、驻村的外媒报道和网络传播,使 犇犎 事件产生了国际性影响。维
权组织者和村民都清楚,外界对 犇犎 的情况越了解,越同情,他们就越
安全,成功的机会也越大。所以,示威和集会的一大功用就在于它的对
外展示性。故而,在悼念 犡犑犅 的活动中,村民会特别面对镜头下跪痛
哭,还会追着摄像机“表演”。 19 有记者就提及遇到村民的示威“表演”,
甚至有村民向记者明示,为了让记者看到,他们不顾饥饿与口渴,等候
16. 参见匿名网 民 上 传 视 频:《 犇犎 》(上、下 集),取 自 新 浪 微 盘 犺狋狋 狆 :// 狏犱犻狊犽.狑犲犻犫狅.犮狅犿 / 狊 /
犳犅狑犜 犼 , 2013 年 1 月 24 日访问。
17. 参见:杨璐, 2012 ,一座村庄的利益诉求以及转机[ 犗犔 ] ∥ 三联生活网( 2012-02-06 ):
犺狋狋 狆 :// 狑狑狑.犾犻犳犲狑犲犲犽.犮狅犿.犮狀 / 2012 / 0206 / 36382.狊犺狋犿犾 。
18. 参见:匿名网民上 传 视 频:《 犇犎 》(上、下 集),取 自 新 浪 微 盘 犺狋狋 狆 :// 狏犱犻狊犽.狑犲犻犫狅.犮狅犿 / 狊 /
犳犅狑犜 犼 , 2013 年 1 月 24 日访问。
19. 参见:匿名网民上 传 视 频:《 犇犎 》(上、下 集),取 自 新 浪 微 盘 犺狋狋 狆 :// 狏犱犻狊犽.狑犲犻犫狅.犮狅犿 / 狊 /
犳犅狑犜 犼 , 2013 年 1 月 24 日访问;《 犇犎 三日》,取自新浪微盘 犺狋狋 狆 :// 狏犱犻狊犽.狑犲犻犫狅.犮狅犿 / 狊 / 犪狀犐犙狉 ?
狋=犳犻犾犲 , 2013 年 1 月 18 日访问。
· 9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