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社会》2014年第1期
P. 22

信任的本质及其文化


   也不是社会资本,而体现在血缘和地缘,或者说差序格局方面。血缘和
   地缘网络所体现的最重要特征就是网络的不流动性;而差序格局式的
   网络所传达的意思是人们未必要彼此直接认识。随着关系网络的扩
   张,人们完全可以互不相识,但根据各种交谈中的信息、说话者的方言、
   乡音等,很容易判断出彼此是否属于同一个网络。一个人的行为受制
   于网络,是因为网络在没有其他形式的社会控制情况下发挥着其特有
   的控制功能。在这中情况下,它对个人的处罚并不是借助于社会规范
   程序,比如司法审判等,而主要通过对其名声的控制。关系网络中的人
   是靠名声来生活的,或者说,一个人如果在其网络中有了一个坏名声,
   他(或她)就只好离开他(或她)的网络;反过来说,一个人可以在陌生人
   的(或曰匿名的)社会环境中做坏事,也是因为他(或她)知道他(或她)
   不在自己的网络中。如此这般,对于一个不守信用,不讲信任、背信弃
   义的人来说,他为了要达到自己的利益,是否就干脆离开他(或她)的网
   络算了呢?过去不能,现在能。因为一方面方言和乡音限制了一个人
   去外地生活,或不得已要被当成外地人去讨生活;另一方面家庭主义,
   或关系纽带,即关系网本身会使所有涉及此事的相关人员遭殃,并通过
   网络自身特点迅速传遍整个网络,使此人成为笑料被反复议论,或让此
   人及其相关人员遭受耻辱与惩罚,诸如“没脸见人”、被人“戳脊梁骨”或
   “背黑锅”等。社会现代化的特征之一就是把这种关系网破坏掉,让个
   体发生流动,让名声做成广告由大众媒体来传播,并在流动中建立征信
   制度。网络制约机制消失了,以关系为基础的信任也就随之消失了。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基本结论:以关系为基础的信任逻辑是,
   人在关系网中就得守信用;不守信用要么失去名声,要么逃离关系网,
   说不定还要把家人捎上。这还只是在理论上说得通的方面,如果附加
   中国文化的条件,由于这个关系网不发生移位,所以它强化了彼此的生
   存依赖性与处罚的力度。从血缘和地缘上看,中国人的关系讲究的是
   长久性和无选择性(翟学伟, 2011 ),一个人因为不守信,使自己游离于
   网络之外,即以背井离乡的方式去重新建立短暂性的和有选择性的社
   会关系,付出的成本实在太高。于是一个更加真实的社会现象是,即使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不够,人品也有问题,只要想待在不流动的网络中,
   就得维持住彼此的信任关系,或者说,一个人因为跑不掉,而守信比一
   个人讲道德更符合真实社会的原貌。

                                                           · 1 5 ·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