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社会》2014年第1期
P. 17

社会· 2014 · 1

   依赖特点是不一样的。比如游牧具有流动性,贸易具有契约性,而农
   耕则是非流动,非契约的。一种属于非流动、非契约社会的主要特点
   是大多数人选择安 土 重 迁、聚 居 于一 地来 建立 自己的 社会关系。以
   常理而论,流动和契约的共同特点都是不确定性的增加,风险随时可
   能出现,因此建立确定 性 关 系 或者降 低贸 易中 的风险 本身会 使信 任
   问题凸显出来。而就 更 为 复 杂的 精神 文化而 言,宗 教 之间的 排斥和
   斗争,还将促进团体内部的忠诚度和信任度(蒂利, 2010 )。但是农耕
   文化的聚居特点所导致的首先是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不是博弈论
   中讨论的一次还是数 次 博 弈,而是 世代人 之间 的联 系,甚至,从根源
   上说,聚居于一 地 的 人 群 可 能 就 是 由 一 个 共 同 的 祖 先 发 展 而 来 的。
   在这样的人群中依赖 性 是必 须的,其凸显 的依 赖程度已经不 是一个
   社会学的话题,而是一种文化的特点。作为一种文化,依赖并不需要
   借助交往、互动、博弈的 频 次 来判 断,而主 要是 通过牢不可破 的血亲
   之远近来衡量。人们 依 据 的 关系 亲密 度未必 是走 动的 频次,而是可
   以记录和展示的五 服 关 系 与族谱。比 如一 个人在 外面 工作,有特定
   的工作场所,尽管天天与同事打交道,却抵不上他每年回家只见一次
   面的家人亲密。亲密性在农耕文 化中 是“关系”,不 是“交往”。有关
   系,未必频繁来往;频 繁 来 往,未 必 有 “关 系”。 在 熟 人 社 会 中,外 来
   人、外乡人、外地人是需 要考 察信 任 的重 点地 带,自 己 人或自 家人在
   一般意义上则较少涉及信任地带。
       众所周知,农耕文化与熟人社会是中国文明的基本特点。那么,在
   这样的人文环境里,是否还需要约束机制呢?我们知道,约束机制并不
   都是针对信任的,实际上,只要一个家庭、一个地方、一个社会、一个国
   家需要正常运转,都需要有约束机制。关键问题在于约束机制在中国
   文化中留给信任的部分在哪里?笔者的考察结果是,这一部分通常是
   用来对付血缘关系以外的人的。这点一方面导致了血缘关系以内的人
   被置于放心关系中,血缘关系以外的人被置于是否有信任的关系中;另
   一方面,由于亲缘关系是一个延展性的概念,表现为由近及远,因此其
   内外不是很明确,需要认定或认同。为了便于论述,笔者在此以儒家文
   化论述最多的人伦思想来阐明这一观点。儒家认为人伦中最重要的关
   系只有五种,所以人伦其实是五伦: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现在
   依照血缘关系来划分,其中既有血缘内的,也有血缘外的。由此先得到

    · 1 0 ·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