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社会》2014年第1期
P. 16

信任的本质及其文化


   学术界通常所谓的信任,大都是就有约束机制的信任而言的,一般不再
   讨论无约束机制的信任,后者只有在涉及信仰、信念、道德或人格层面
   时才会出现。
       基于以上的探讨,笔者的主张是,信任的本质不在保证,而在质疑,
   是人类社会在彼此依赖的前提下,出现的一个客观不确定而主观想确
   定的中间地带,而这一地带的两边均是无信任地带。其中一种无信任
   地带不需要约束机制,却也未必涉及信仰、信念、道德或人格,因为这里
   还涉及到一个唤醒的问题。这好比一个幼童的纯真同一个有信仰、有
   修养之人的纯洁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被意识到并不意味着没有,笔者
   称之为“自在性”。由于这一部分的信任处于没有被唤起之中,所以人
   们对此习而不察。信任的出现也即质疑的开始。此时约束机制发生,
   中间地带形成。而随着约束机制的加强,不信任的成分越来越大,最后
   进入另一种无信任的地带。
       由此可知,虽然在信任地带的两边都是无信任地带,但这两个地带
   的内涵却大不相同。其中一边的含义是人们毫无戒备之心的部分,它
   表现出人与人之间非常亲密的关系,是一个个体生命或生存安全赖以
   寄托之地。其含义可以相当于上文所提到的无条件的、无约束的、完全
   的信任。但由于笔者在此更多地是要强调它没有被唤醒的状态,所以不
   再使用信任一词,重新寻找一个新的说法,即“放心”或“绝对放心”地带。
   另一边的无信任含义则意味着大量的猜忌、欺诈或背信弃义,如果不对
   此采取严厉的措施将导致社会发生大规模的恐慌乃至解体。于是,社会
   为此必须建立许多严厉的控制手段,形成完备的社会制裁体系,最终再
   次让人回到放心的地带。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信任始终是
   在有条件的、有约束的、有疑虑的制约下进行的。

       三、文化中的信任

       在以上述观点与现有的信任研究展开对话之前,让我们先回到文
   化上来深化上述常理性讨论。本文以上的论述重点是信任与社会的关
   系,下面,笔者重点来探讨一下信任与自然环境及其相应文化的关系。
       众所周知,社 会 或 者 人 群 不 可 能 生 活 在 没 有 自 然 环 境 的 地 方。
   自然环境造就了人群 的 生存 方式 及 其社 会构 成,而 文 化乃是 这种生
   存方式与社会构成 之 体 现。游牧、贸易或 农耕 所表现出来的 合作和

                                                            · 9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