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社会》2014年第1期
P. 13

社会· 2014 · 1

   群体,就无法生存;反之,人人都在群体中,就都有机会存活。群体生活
   的作用之所以那么大,是因为其内部有一个动态的相互依赖协调机制,
   简单地说,就是互相支撑和照顾的问题。一个文明的社会(也就是文明
   的群体)通常会假定,一个人一生中的两端,即童年和老年需要他人照
   顾;中间一段,即青年和中年,是自己照顾他人。由于任何一个个体一
   生总要经历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因此一个个体一生就既有他人照
   顾自己的时候,也有自己照顾他人的时候。由此而言,任何人之所以能
   够活下来均由于人的生活是建立在彼此依赖的基础之上的。依赖是人
   类生活的必然,构成了所谓社会性的基本特性之一。可是,在不同的社
   会环境中所形成的依赖方式却有着很大的分别,家庭、亲属、朋友、团
   伙、帮会、组织、机构、国家等,都可以成为人们生存与发展的依赖对象。
   依赖方式的多样性导致了人们对可靠性的选择,也就是说,一个人究竟
   选择什么样的依赖对象才能够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衣食住行、日常活
   动和其他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社交、文娱、交易、教育及其他精神活动
   等,将受到自然环境和相应文化观念的驱使。所谓可靠性的一个比较
   学术性的表达之一就是信任,但是,这一表达又不是其内涵的全部。信
   任只是可靠性的一个层面、一个方面,其他方面还有信念、信仰、信誉,
   也有纽带、习俗、伦理、制度、法律等。信任之所以会与这些概念相互牵
   扯在一起,就在于可靠性自身的多样性。可是,信任同这些概念有关,并
   不意味着它可以被随意地与这些概念相混淆,因为在上述各种概念的彼
   此交错中,有的使信任变得重要,有的则会使信任变得不重要;有的会增
   强信任,有的则会减弱信任;有的会导致信任消失,有的则会使信任成为
   可有可无。
       为了便于在常理意义上讨论信任,笔者先以人类最基本、最需要、
   最有依赖性的婚姻为例。婚姻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文明
   的体现,动物界只有交配而无婚姻。如果人类的婚姻形式是群婚制,那
   么信任意义不大,其中既不需要确定谁一定要依赖谁,也不需要考虑交
   配对象的唯一性和持久性。这种婚配制属于强依赖、少信任,即跟谁过
   不是过;如果婚姻形式是配偶确定性的制度,比如一夫多妻,一妻多夫,
   或者是一夫一妻制等,那么其确定性、唯一性和持久性的要求越高,信
   任的要求也就越高。在许多文化中,贞洁、贞操或忠贞不渝的表达是信
   任在婚姻中的极致性表达,是彼此间最高程度的信任诉求。可是当社

    · 6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