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4 - 《社会》2014年第1期
P. 164

变迁中的基层治理资源及其治理绩效


   料。这从客观上保证了此一时期乡村治理的村干部与村民之间存在互
   惠共利。就黑地在村庄治理中的作用,同样是村干部的郑某讲道:
           以前我们常说,手中有粮心不慌。在集体化那会儿,虽然
       人都很单纯,政府说什么大家还都很配合,村干部的工作也好
       做,但要说那时我们村干部要是没有那 600 亩的黑地还真就
       心里慌。那时村干部要说好当也好当,要说不好当也不好当。
       老百姓给集体干活总得要有饭吃,上面定的粮食计划又冒进,
       要是没有这些个黑地,我们真就没法应付,干部的工作也就没
       有办法做了。顾着上面就顾不着下面,顾着下面就又顾不着
       上面。有这些(黑)地,我们就好协调,至少能够保证老百姓辛
       辛苦苦干一年能够吃个饱吧。(访谈记录 犎犆犎犇犣犕犑0901 )
       从郑某的讲述中可以发现,村干部的瞒地行为使得村集体有能力
   来协调此一时期国家与村民之间冲突的利益诉求。当国家基于资本积
   累和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从农村大量汲取资源时,村干部通过瞒地创造
   性地进行应对,保障了农民基本的生存需要。戴慕珍( 犗犻 , 1989 )曾描绘
   了人民公社时期精英与大众之间的庇护关系,指出基层生产队干部总
   是面对着有限的农业收成与各方要求之间的矛盾,因此寻求各种策略
   以减少上缴国家的配额,获得更多的截留;上级官员则为基层干部的这
   些活动提供庇护,以换取基层干部在其他政治事务上的服从与忠诚
   (纪莺莺, 2012 )。虽然戴慕珍已发现了这种庇护关系的存在,但她将这
   种庇护主义政治视为是“商品、资源和机会的分配处在个体权威的控制
   范围之内”的必然结果。事实上,除了这种宏观体制的因素,农民的公
   平观在其中亦起着重要作用,即农民在内心认为,“辛辛苦苦干了一年
   就该吃个饱”。这种付出—回报之间的公平观使得村干部在进行村庄
   治理时必须回应农民的公平诉求。正像那位老村干部所回忆的,“我们
   村每年没有不私分的,不私分老百姓就没有了积极性”,也就是说,瞒产
   私分不仅确保了农民的生存需要,同时也保障了集体生产的有限效率。
       回顾这一时期的河村村庄治理,黑地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虽
   然此一时期国家赋予了村干部较大的政治权威,但这一权威资源无法
   成为村庄治理的唯一资源。换言之,村干部并不能单凭国家的支持对
   农民进行管理,他们必须借助各种物质性的资源来辅助治理。与此同
   时,村干部亦必须回应农民的公平观念与生存的道义诉求。黑地的存

                                                          · 1 5 7 ·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