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9 - 《社会》2014年第1期
P. 159

社会· 2014 · 1

   17 )早已指出,至少应该包括以经 济 资 源 为 主 要 特 征 的 配 置 性 资 源
   ( 犪犾犾狅犮犪狋犻狏犲狉犲狊狅狌狉犮犲狊 )和 以 政 治 资 源 为 主 要 特 征 的 权 威 性 资 源
   ( 犪狌狋犺狅狉犻狋犪狋犻狏犲狉犲狊狅狌狉犮犲狊 )。虽然一些研 究 零 星 提 及 分 田 到 户 以 来 乡
   村治理资源的 萎 缩,并 将 集 体 经 济 视 为 乡 村 治 理 资 源 的 重 要 构 成
   (罗兴佐, 2004 ;李蓉蓉、张 树 峰, 2008 ),但 物 质 条 件 如 何 转 化 为 有
   效的治理资源以及这些治理资 源 如 何 形 成、演 变 与 产 生 动 员 作 用,
   这一系列甚为重要的问题却未见深入分析。 1 有鉴于此,本文将以黑地
   为切入点,分析乡村治理中物质资源的调配与使用,探索作为治理资源
   的“黑地”在特定的时空场域之中如何形成、分配和调剂,它何以成为乡
   村治理的问题,又如何作为一种治理手段被用以摆平村组内部的关系
   和矛盾以及这种摆平的实践效果如何。
       本文所使用的材料皆源自 2009 年笔者在鄂西南楚南县河村 2 田野
   调查中所收集的资料,其中既有对历任村组干部、普通村民的访谈,也
   有在村委会档案室所收集到的土地管理的原始记录。河村隶属于河
   镇,后者地处两条河流的交汇处。在 1949 年之前,河镇因为河道运输
   的便利,一度商业兴隆,曾有“小汉口”的美誉。 1949 年之后,由于两条
   河流上游河段多处拦河筑坝,兴建水库,致使水源被截,加之楚南县城
   铁路的通车以及全县境内公路网络的建设,使得河镇作为交通要塞的
   地位逐渐丧失,依托于交通而兴盛的河镇商业经济也日渐衰退。目前,
   河镇已退回到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型乡镇形态。河村作为河镇辖区内
   的一个行政村,由 11 个村民小组组成,下辖农户 595 户,共有土地总面
   积 14498.7 亩,耕地面积 5287 亩,其中水田 4617 亩,其地形属于丘陵
   和平原结合地带。




   1. 由于本文将黑地的分析置于物质治 理 资 源 的 框 架 下 来 讨 论,因 而 有 必 要 厘 清 黑 地 与 村
   庄集体经济之间的关系。通常而 言,村 庄 集 体 经 济 是 指 村 庄 之 中 归 集 体 共 有 的 资 源 与 资
   产,而黑地并不必然由村集体所共有,亦可能归属于农户。由于 强 大 的 村 庄 集 体 经 济 有 助
   于增强村集体的动员能力与治理能力,因此,既有的研究常常以此 为 切 入 点 来 探 讨 村 庄 集
   体经济的变迁对乡村治理的影响,但这一研究路径由于潜在地预设了村庄集体经济与治理
   绩效之间存在某种线性关系 而 受 到 质 疑。本 文 以 黑 地 为 切 入 点,通 过 探 讨 黑 地 的“共”与
   “私”的属性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化解因集体经济强弱的二元划分所带来
   的解释困境。
   2. 遵照学术惯例,本文对相关的地名进行了技术处理。

    · 1 5 2 ·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