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 - 《社会》2013年第6期
P. 92
神话叙事:灾难心理重建的本土经验
许多证据都表明,传统社会中的青少年儿童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确因
为广泛的传媒信息而改变知识面貌,但是与传统语境相呼应的信念却
难以改变 ( 犆犺犻狅犿犪 , 2008 )。为此,费舍尔( 犉犻狊犮犺犲狉 , 2005 : 56-59 )曾告
诫,对待心理创伤,人们似乎相信知识、咨询辅导、心理分析、冥想、快速
眼动脱敏、转移、深化等众多治标技术比“神话精神”般的想象力和信念
更可靠、更重要。结果,人们不仅因为心理治疗变得更加疏远共同体中
真实的人际生活支持,而且也逐渐失去了选择富于想象力的神话精神
活动方式作为传统经验来帮助解决心理创伤复原问题的可能。儿童神
话般的“天真”在成人世界里或许会被认为是幼稚可笑的,然而,过去人
类凭借神话精神在文学艺术、音乐舞蹈、宗教信仰中所暗喻的神圣信
念、神奇想象、执着浪漫、忘我情怀融解着封冻心灵的冰霜。而今天,似
乎只有“天真”的儿童还能够在集体无意识心智交流中保留着神话精神
和力量,儿童不时自言自语、旁若无人地手舞足蹈,说明他们经常就是
视自己身处神话境遇的精神空间中。儿童需要这个神奇的精神空间去
演绎符合自己善良意愿的事物结局,去专注于思考、感受和体验引导自
我成长的故事,规划自我在其中可选择的各种正面、勇敢、神奇、功力
强劲的角色以及为美好明天所铺设的解决方案。当儿童面对神话,用
神话看待事物的神奇,用神话语言真诚叙事,用神话的思维体察世界,
用神话的角色演绎自我,用神话的感情去体验生活时,这时的儿童才是
用发自内心的真诚来理解灾难经历中的自己和对集体诉求的响应。
(四)社区共同体支持
共同体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区,它除了作为个体活动的公共领
域,更是作为个人问题之集体解决的心理、规范和文化运作形式。因
此,没有共同体的心理—社会支持,再好的传统知识文本和文化经验对
于规模化人群心理健康的促进都不会真正产生效果 ( 犌犪狅犪狀犱犠犪狀 犵 ,
2007 )。“释比”参与社区动员和倡导是作为扩展的文化实践的关键变
量。正如这项研究的田野视角一再告诫的那样,不应将释比文化中的
“释比仪式”这种由族群仪式传递信念的文化实践简单翻译为西方术语
中的“宗教”。“释比”通常既是故事中的神奇英雄,又是故事叙事的口
述者和传统价值与信念的倡导者。重要的还在于,正是由于“释比”与
村民在族群社区共同体中信念范畴上的真实关系,所以“释比”仪式传
达的信息能够在推动共同体成员建立信念、培育意志、抚慰心态方面具
· 8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