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社会》2013年第6期
P. 45
社会· 2013 · 6
三、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研究组织制度问题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对自反
性( 狉犲犳犾犲狓犻狏犻狋 狔 )程度的自觉。无论是作为研究对象的行动者,还是研究
者本身,都是嵌入在被接受为约定俗成的制度与境中,以至于很难对制
度的影 响 做 出 很 好 的 认 识、测 度 和 解 释 ( 犛狌犱犱犪犫 狔犪狀犱 犌狉犲犲狀狑狅狅犱 ,
2009 )。在已有理论解释不完备的情况下,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 9 本
着“一 切 皆 是 数 据”和 “自 然 呈 现”的 原 则 ( 犆犺犪狉犿犪狕 , 2006 ; 犌犾犪狊犲狉 ,
1998 ),希望从经验材料中归纳出中国大学孵化器制度及其合法性重建
的中层理论。本研究的数据主要通过半结构式访谈获得, 2011 年 4 月
至 2012 年 5 月,共进行 72 次访谈,其中入孵企业 45 次,专业实验室 7
次,管理部门及相关领导 20 次。此外,笔者还特别针对一些历史数据难
以获得的状况,把与该大学孵化器相关的纪念文集、纪实文学、研究报
告、新闻报道、内部年度总结和会议纪要等文本材料补充到了数据库中。
初始编码阶段逐个事件编码,共得到 22 个尝试性类属:成立背景、
市政府态度、校本部态度 10 、其他外界态度、现实机遇、领导所宣扬的理
念、领导与其他领导的沟通与游说、孵化器官方宣扬的体制定位、孵化
器的组织结构、孵化器绩效、项目团队的构成、项目的任务目标、项目技
9. 扎根理论认为,理论是通过研究者的参与,以及在与经验对象、理论视角和研究实践的互
动中建构而成的。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文本材料、访谈纪要和背景理论会被共同作为扎根的
研究材料 ( 犆犺犪狉犿犪狕 , 2006 )。 目 前,扎 根 理 论 版 本 众 多,在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中 被 广 泛 使 用
( 犛狌犱犱犪犫 狔 , 2006 ),主 要 可 分 为 格 拉 泽 和 斯 特 劳 斯 ( 犌犾犪狊犲狉 , 1978 , 1998 ; 犌犾犪狊犲狉犪狀犱犛狋狉犪狌狊狊 ,
1967 ; 犛狋狉犪狌狊狊 , 1987 )的最初版本、斯 特 劳 斯 和 科 尔 宾( 犛狋狉犪狌狊狊犪狀犱犆狅狉犫犻狀 , 1998 )的 程 序 化 版
本,以及卡麦兹( 犆犺犪狉犿犪狕 , 2006 )的建构扎根理论等。不管是哪种版本,扎根理论都倾向于承
认要从基于数据的研究中发展理论,而不是从已有的理论中演绎可验证的假设。要通过不断
比较,从数据中发展编码和类属,并最终通过备忘录来完善类属,定义类属之间的关系———事
实上,这也正是我们探究制度构建过程的起点。虽然斯特劳斯和科尔宾( 犛狋狉犪狌狊狊犪狀犱犆狅狉犫犻狀 ,
1998 )的程序化版本更多发展了初始版本中受到计量科学影响的成分,提供了更多更细致的
程序化安排和设计,可操作性也较强,但如果考虑到其程序化和公式化的特质,它其实已经在
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本研究打开制度构建机制“黑箱”的初衷( 犕犲犾犻犪 , 1996 )。同时,由于组织社
会学对与脱耦和合法性问题的分析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微观进路,本研究还是拟采用吸收了
符号互动论视角并引入建构主义思想的建构扎根理论作为分析工具。
10. 该大学孵化器是国内某知名大学和某异地政府共建,号称是“以企业化方式运作的正局
级事业单位”,并“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但在谈及与大学的关系时,受访者往往
采用了“校本部”这一说法,故在此沿用。
· 3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