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 - 《社会》2013年第5期
P. 86
论操作化: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启示
于科学理论的范畴”,这种论证令人不解。
实际上,默顿的“中层理论”仍然是站在逻辑经验主义的立场来探
讨问题,没有看到理论工作的真正机制,从而使得他给出的方案并不令
人满意,没有解决甚至是加重了社会学经验研究的碎片化问题。它一
方面通过研究层次的划分,不恰当地清除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另一方
面顽固地持有一种经验主义还原论。这种做法正如侯钧生( 1994 )的评
价:“默顿的中层理论有企图直接从经验中概括出理论的嫌疑。这不仅
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行不通的”。在本文看来,中层理论
的深远影响并不源于其方法论的洞察力,而是来自它为许多社会学家
所持的主客二分知识观和社会学的问题意识进行了一番糅合。这种糅
合在一定历史时期是可以被人们欣赏和接受的,然而其方法论的漏洞
较为明显。彭文的论证给读者带来的感觉是,作者一方面强调理论的
飞跃性,一方面又要从经验主义还原论的立场来定义“科学”,因此不得
不调用一些内含矛盾的论据来阐述此问题。该文亦举例对个案研究进
行了批评。
《时代周刊》曾报道过一个案例,十分有趣,说明个案资料
与理论的关系。一北京记者报道了华北某村干部违法滥权的
故事,不料这村干部来头很大,以诽谤罪将记者告上当地法
庭,并要求记者赔偿经济损失,论据是自从记者文章发表之
后,村里树不结果鸡不下蛋,官司以记者败诉收场。
彭玉生认为,有些个案研究者就像这个故事中的村干部和法官一
样,他们用理论解释个案,而非用个案验证理论,因此犯了事后解释的
错误。这里暂且不论这个“迷信”的村干部和那个不知名的糊涂法官是
否可以用来象征从事个案研究的社会学家,我们不妨先讨论一下彭的
方法论观点。在科学研究中,理论与个案从来不是单向的后者验证前
者的关系,科学家们之所以提出各种理论,往往就是为了用理论解释现
象。而且,在社会研究的领域中,我们所看到的大量“反科学现象”恰恰
是那些选取某些个案来有目的地“验证”某种理论的做法。人们之所以
常常对某些媒体或研究机构的选择性报道极为反感,正是由于看到了
这一点。更进一步来说,相对于个案研究来讲,不少统计研究得到的结
论反而更无推广性,它们更接近于一种“事后解释”,有学者已经指出了
这一点(陈云松、吴晓刚, 2012 )。
· 7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