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社会》2013年第5期
P. 85
社会· 2013 · 5
究,但它们大都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其整体思维依然没有摆脱传统社
会科学哲学的束缚,由此导致许多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论问题一直被翻
来覆去地讨论,却始终未得到澄清。
彭玉生( 2011 )的《社会科学中的因果分析》是近年来较有影响的一
篇方法论文章,该文对目前国内学界的方法论观点进行了提纲挈领的
梳理和引导,不过从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角度看,该文的一些观念尚存
在着可疑之处,其中的一些评价亦值得商榷。该文首先提出,因果关系
并不是经验的堆积,而是一种飞跃,这种观点在许多著名学者,如巴斯
卡( 犅犺犪狊犽犪狉 , 1978 )、邦格( 犅狌狀 犵 犲 , 1996 )那里已经有了详尽的表达,体现
出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元素。然而在论述理论研究与经验研
究的关系时,作者仍然受到传统社会科学哲学还原论的影响。作者援
引了默顿的中层理论概念,用以说明哪种社会学研究才是合理且科
学的。
社会理论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可验证的大理论,如
历史唯物主义、结构功能主义、制度经济学、理性选择理论等。
第二类是可以经验验证的中层理论,如人力资本理论、社会资
本理论、集体行动理论、阶级分析,等等。第三类是经验理论,
纯粹描述概括经验资料,如升迁模型、流动表分析、小世界理
论,等等。第一类不能被经验验证,因而不属于科学理论的范
畴。第三类也不属于波普尔意义上的理论命题,因为是纯经
验性的,现代社会学忌讳普遍性命题,经验命题也可堂而皇之
称为理论。中层理论属于科学理论范畴,一方面可以验证,另
一方面又超越经验,具有普遍性。
这段论述令人感到困惑。所谓“因果关系是一种飞跃”,意味着因
果关系不能还原为形式化的经验数据,也就是说,作为理论的“因果关
系”并不是经验证据的形式逻辑组合,它是不能由经验数据“算”出来
的。这种观点得到了科学史研究的佐证,自然科学实践中的很多理论
都很难为经验所验证或证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斯蒂芬·温伯格
( 2004 : 73 )就曾说道,在粒子研究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叫“自发对称性破
缺”,围绕着此概念的命题很难说具有可证伪性,但是如果不把它看作
真正的科学,却是“令人痛心”的做法。然而,彭玉生在肯定了作为理论
的因果关系的飞跃性之后,又提出“第一类不能被经验验证,因而不属
· 7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