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社会》2013年第5期
P. 52
马克斯·韦伯:基于社会动力学的思考
工作不再被视为“必要之恶”而成为神圣之事,传统资本主义的伦理禁
令由此被打破。在加尔文教社团中,只要不是为肉欲和罪孽,积累财
富,甚至赚大钱不仅不再有罪,反而受到极大鼓励,因为教徒们在“预定
论”的想象中认为他们是在“为上帝致富”(韦伯, 2007犪 : 159 ),把事业成
功视为上帝的拣选、恩宠和安排的体现,是最具说服力的神迹。于是,
就新教徒的行为而言,出现了一种难以想象的奇观:对政治变革(如荷
兰起义,英国革命)感兴趣,但却不是出于权力的考虑(实为宗教原因和
为了“基督徒的自由”);进行经济和产业运作,但却不是为了财富;特别
热心社会事业(“社会参与是基督徒的使命”)(赖肯, 2011 : 230 ),但目标
却不是现世幸福。所有这些最终都与文化价值取向和经济伦理的变化
密不可分。而这种变化,尤其是其构成的文化张力,或如韦伯所言的那
种价值理性与目标理性之间的张力,又使社会充满了活力和动力,从而
为从基督徒的自由向公民自由的转变和现代理性资本主义文化的传播
打开了大门。
由于存在这种宗教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价值取向和心态的差异,
在西方(西欧),理性的资本主义固然首现南部天主教地区,但如韦伯所
言其成功则是宗教改革后最先在北部新教(尤其是加尔文教派)地区获
得的,并由此影响到欧洲其他地区。即便如此,在这方面新教地区与天
主教地区(西欧北南两地)的差距仍显颇大(甚至今天这一点仍依稀可
辨)。由此可以说,在一定条件下强调价值取向、伦理和心态的转变更
为重要。没有这种转变,理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成功是困难的(社会和
政治变革固然重要———韦伯并不否认这一点,然而,他认为仅凭这一点
就能过上富裕日子,那就成问题了。要是在观念和价值取向上不合理,
比如说连正当的赚钱也被视为一种罪恶,那怎么能富裕起来呢?中国
当代历史发展表明,当经济—社会条件具备时,观念、价值取向和心态
的转变就变得尤为关键)。这是韦伯学术思想之魂。只有当韦伯从文
化诠释的角度给予这一画龙点睛之笔时,问题才得到合理和比较完满
的解答(而这是唯科学主义和因果一元论者所意识不到的)。韦伯在较
早的时期(如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谈的是这一问题,在其
生命的最后阶段(在《世界诸宗教经济伦理》中)谈的还是这一问题。韦
伯的最后作品《经济通史》通篇都在讲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序的发生和型
构史,然而在这部经济史专著的最后,作者却以“资本主义精神的演变”
·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