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社会》2013年第5期
P. 48

马克斯·韦伯:基于社会动力学的思考


              构和组 织)等 诸 多 方 面 的 因 素。除 此 之 外,韦 伯 还 “始 终 关 注 宗 教”
              ( 犠犲犫犲狉 , 犕犪狉犻犪狀狀犲 , 1975 : 335 )。特别是基于大量的研究,韦伯发现,仅
              仅以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说明宗教改革以后西欧某些地区资本主义
              兴起问题是十分不充分的,因为,虽然从表面上看,在这些方面新教与
              天主教地区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然而一旦从宗教伦理表现出的价值
              取向来看,则两者的区别便变得非常明显。在新教地区,正是由于价值
              取向,从而经济心态( 犲犮狅狀狅犿犻犮犿犲狀狋犪犾犻狋 狔       )的变化,才带动其他方面因
              素发生重大转变的(经历过“改革开放”初期变化的中国人对此应不难
              理解,只不过我们改变的不是宗教而是与其等价的意识形态)。类似
              地,通过这种价值分析和参照,韦伯还发现了东西方文化价值取向的根
              本差异以及文化张力的不同特点,为后人发明“轴心文明”概念和深化
              这一视角奠定了理论基础。
                  当然,韦伯从未轻视经济研究工作以及经济对社会—文化的“制约
              性和影响”,而是承认这“依然是一个具有创造性成果的科学原则”,并认
              为“只要谨慎地使用并摆脱教条主义的偏见,它在所有可预见的时代都
              将仍然是这样一个原则”(韦伯, 1999 : 15 )。不过,韦伯反对那种以笼统的
              单线论和因果一元论的观点运用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由于价值是具体
              的、特殊的和多样性的,因而对不同社会—文化的理解也是具体、特殊的
              和多样性的(“文化意义”及其理由“不能从任何规律概念的哪怕是完善
              的体系出发来得出、论证和阐明”)。因此,对于人类活动研究而言,不仅
              要看到经济的制约性,还要看到文化的制约性。至于它们究竟何者为因
              何者为果,则必须视具体情况而定。笼统地强调“经济决定论”或“文化
              决定论”都是韦伯反对的。实际上,韦伯历来主张在不同文明脉络(价值
              取向)的基础上以一种综合的视角研究人的行动。韦伯研究了经济、法
              律、政治、宗教、艺术等各个方面,但他始终是将它们置于某种文化或价
              值取向范围内来予以考虑的。由于将研究置于一定文化或价值范围之
              内并考虑了现实具体的、特殊的和多样性的情况,韦伯关于东西方资本
              主义或现代性问题的研究获得了广泛认可,这远比那些教条地和形而上
              学地根据一般“规律”推演的研究要更具有效性。此外,由于引入了文化
              意义的社会动力学,韦伯便较为合理解释了东西方文明社会变迁中的某
              些难题。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谈谈他的文化意义的社会动力学。



                                                                     · 4 1 ·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