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社会》2013年第5期
P. 47

社会· 2013 · 5

              和 “价值参照”的范畴 和 方法。前 者(价值 关联)指研 究 者 选 择 主 题
              时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 倾向性,因为 在韦伯看 来社会科 学中 的问 题
              是根据被讨论的现象的 价值 关联 而甄选 出 来的。通过 价值 关联,研
              究者在选择时可以透过一般性发现“历史的、个体化的”真实因素,把
              有意义与无意义的、本质与 非本 质的、主要 与次 要的成 分区 别开 来,
              从而真正做到选择的“有效性”以及对个人的主观随意性的排除。韦
              伯对西方“理性化”这 一 主 题 的 甄 别 便 是 其 方 法 的 具 体 体 现。 后 者
              (价值参照)指通过比对的方式发现他者最具差异和价值的因素。通
              过这种参照,研究者在面对 所搜 集的 大量 资 料 时可 以依 据 价 值系 统
              进行取舍。比如参照“现代性的”价 值(某种 意 义上又主 要是 西方 理
              性化的价值)对“传统的”(或非西方)社会进行研究,或 依 据“新 教伦
              理”的价值(“资本主义精神”)研究天 主教、犹太 教或伊 斯兰 教、佛教
              社会,反之亦然。通过这种参照,人们可以洞悉每一种文明或文化—
              社会中最有意义和效用的东西。价值的发现,就是最大效用的发现。
              它使人们能够认清对一个社会的变迁而言真正起积极或消极作用的
              东西是什么(或者说在某些人或文化中被视为有利,在另一些人或文
              化中却被视为无益的 东 西是 什么)。韦伯秉承 了源于尼 采的 这样 一
              种观念:社会历史就是在不断的价值重估和重建中变动的。当然,韦
              伯的这种方法或观点,如他所言,常被指为“相对主义”和带有某种主
              观性,但他认为其价值诠释是与因果分析联系在一起的(将因果分析
              与意义理 解 两 种 研 究 进 路 结 合 起 来,是 韦 伯 社 会 理 论 和 方 法 的 精
              髓),因而可以克服相对主义。不过即便如此,人们也必须认识到,严
              格的经验科学可以提供事实,但无法使人免除意义选择或价值判断,
              因为每个人都无 法 超 越 自 己 的 知 识 维 度 (即 使 不 考 虑 利 益 因 素 的
              话)。因此所有问题最终都归结到“效用”之上。
                  正是通过因果分析与意义理解两种研究进路的结合,尤其是基于
              其知识论(“理想型”)、价值分析以及价值关联和价值参照方法,韦伯在
              研究中易于看到不同文化(文明)圈的较大差异和一般“规律”难以解释
              的问题,从而最终发现了以文化张力和价值取向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动
              力学,即文化意义的社会动力学。关于社会的动力,如前所述,韦伯之
              前的一些伟大理论家已经主要从经济、社会层面作出了充分说明,韦伯
              自己也以人的社会行动为基础考察了有关的经济、政治、法律、社会(结

              · 4 0 ·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