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社会》2013年第5期
P. 26
公民身份认同:一个新研究领域的形成理路
民身份认同,因为这始终涉及普遍与特殊、神圣与世俗、自主与依赖等
的深刻冲突,因此,如何调和这些矛盾是国家构建的主要任务。有学者
( 犃犿犪狉犪犪狀犱犛犮犺狀犲犾犾 , 2004 )运用半结构访谈、小组访谈等定性分析方
法,调查一组阿拉伯穆斯林高中生,探索以色列的阿拉伯/巴勒斯坦高
中生协商公民与国家认同的方式,了解处于多重相互竞争认同中的学
生如何理解公民身份概念,思考如何在一个犹太国家调整自己作为阿
拉伯/巴勒斯坦的穆斯林公民。这些被调查的学生,一方面,是在将犹
太教视为国教的以色列主权国家的公民,在学校接受公民身份教育,很
大程度上具备公民认同与国家归属意识,另一方面,他们在家庭教育和
社会关系方面却接受本民族认同和宗教认同。这种研究正是要考察在
这种看似零和博弈的认同冲突中,年轻人如何调整不同的政治认同,如
何适应或抵制以色列社会各种支配性的公民身份话语和归属。还有研
究发现,尽管学生完全理解公民身份本身所具有的多重含义,知道公民
身份教育对提高宗教与种族的包容性、政治认同的多样性有益,也能够
体察公民身份与认同之间的冲突,但是,他们既没有完全接受学校的公
民身份认同教育,也没有完全固守本民族和宗教的认同符号及仪式,也
就是说,只是部分地接受,在他们看来“认同和归属并不完全是固定的,
而是在各 种 时 空 转 换 的 不 确 定 性 中 建 构 的”( 犘犻狀狊狅狀 , 2008 : 204-
205 )。这类研究的意义在于超越了以色列化与巴勒斯坦化进程相冲突
的二元划分,包容与排斥的理解也远不是公民认同还是民族认同强或
弱的问题,而是可能感到双重的排斥或多重的接纳,导致主体形成另一
种替代性的、或超民族或超国家的集体认同,以满足自我的归属与安
全。这充分反映了宗教、民族、种族、文化等方面的认同对民族国家单
一的公民身份认同构成巨大冲击,而如何接受或包容多元的公民身份
认同正是现代公民身份教育的重要任务。
全球范围内出现的宗教复兴、民族主义、文化多元主义等观念思潮
与社会运动,使国家主导的公民身份教育面临巨大压力,即使在当今世
界最强大的 美 国 也 面 临 着 “我 们 是 谁”的 认 同 危 机 与 挑 战 (亨 廷 顿,
2010 ),虽然它继承了英国公民身份的成员资格、共同体与忠诚观念,并
在 19 世纪完成了美国公民身份认同的构建( 犓犲狋狋狀犲狉 , 1978 )。公民身
份是一种核心认同,是在公民内心中发展出一种归属于一个民族和一
个国家共同体的感受,而且意识到并往往也能适应其文化特有的规范
· 1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