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社会》2013年第5期
P. 23
社会· 2013 · 5
图 1 :公民身份认同研究构成路径及其内外分形的结构
(一)合法化建构的公民身份认同
如果说古典文明时代的公民身份认同是公民个体对城邦共同体的
归属、团结、服从与安全感,是作为精英群体的公民与共同体相互构建
的合法性基础的话,那么,中世纪的公民身份认同就是基督徒以上帝之
城为先验的共同体而构建起来的合法性基础。在近代世俗化过程中,
尤其是在城市共同体上升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公民身份认同就转化
为居民在一定领土内并围绕作为文化共同体的民族与作为政治共同体
的国家为核心,通过意识形态和暴力形成的近现代的身份认同形态。
换言之,现代的公民身份认同是以民族文化和国家暴力为基础而构建
起来的合法化认同。但这是一种消极被动的、静态的、单一的心理认
同、单一的归属与责任,它体现的是一种霸权话语,其代价是排斥、漠视
或压制了其他个体成员与政治共同体、生态、文化、种族、血缘共同体的
多重认同关系,使现代公民成为平等、民主、同质性的个体或群体角色。
现代民族国家所构建的公民身份认同主要是赋予的、强制的、诱导的政
治认同形式。现代个体的公民身份认同是国家权力运用民族文化的意
识形态(如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塑造出来的,国家不断灌输、强化有利
于民族国家这种人类史上最大规模之政治共同体的论述,使之合理化
与结构化,从 而 形 成 了 “想 象 的 共 同 体 ”(安 德 森, 2011 )。 格 尔 茨
( 犌犲犲狋狕 , 1977 : 309-312 )指出,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集体身份认同包
括两种不同的因素:初级认同与公民性认同,初级性认同基于假定的血
缘纽带、语言、种族、地域、宗教、习俗,等等,属于自然集合体的观念,它
旨在唤起人们朴素的原始情感,体现于任何由自然因素所决定的部落
· 1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