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社会》2013年第4期
P. 23

社会· 2013 · 4

              本身即是目的的“游戏”场景中,仪式(特别是魔术与咒语)的威力在于
              清空一切具特定历史旨趣的定型意义,使人们得以孕育并成就无限的
              想象与感受空间,神圣神祉的符码恰恰可以从中孕生,不必接受“理性”
              的逻辑检验。于是,在神圣的塑造仪式中,意符( 狊犻 犵 狀犻犳犻犲狉 )基本上是虚
              空的。此刻,语词既无固定内容,也无需有特定的指涉对象,因而,人们
              有着充分发挥自我实现(或自我防卫)预言之权能的契机,其所内涵的
              纯粹诱惑( 狊犲犱狌犮狋犻狅狀 )基本上是充分解放的。这也就是说,象征交换的
              纯粹形式实乃意味着,交换本身即是目的,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无所谓目
              的,若有的话,那也只是仪式性自身所可能散发的那种具有魅诱性质的
              曼纳力道而已。于是,在“纯粹”的象征交换过程中,虚空的意符使人们
              产生眩惑。此时,尽管空与有、生与死可以是对反( 狅 狆狆 狅狊犻狋犲 )着的,但却
              又同时纠结在一起,形成一种正负情愫交融( 犪犿犫犻狏犪犾犲狀犮犲 )的状态。其
              间没有真理可言,有的只是不断地以不可言喻的方式予以感知的衍生
              与孕育。

                  五、正负情愫交融的社会学意涵

                  当人们处于节庆(特别是情绪狂欢沸腾)的非凡例外场合而有着共
              感共应的时刻,这一共感共应心理的生成,首先应当说是来自情境所可
              能 引 发 的 情 绪 感 染,继 而,又 孕 生 了 具 有 较 为 持 久 性 的 情 愫
              ( 狊犲狀狋犻犿犲狀狋 )。这一切感应的生成,基本上不是、更不必经过人们彼此
              同意,也不需要人们刻意地通过意志去对其加强之,因此,它也不涉及
              人与人彼此之间形成至高性( 狊狅狏犲狉犲犻 犵 狀狋 狔        )的生成问题。巴赫金( 1998 )
              在论述中古世纪拉伯雷( 犚犪犫犲犾犪犻狊 )的诙谐怪诞文学中有关降格的问题
              时就曾指出,在节庆欢腾的场合中,人们陷入集体共感共应的出神状
              态,忘情的狂欢使得人们在平时具有的种种差异(如地位与身份的层
              级)被平准化。此时,“例外”(如国王)被降格成为“例行”(如百姓),“特
              殊”也被降格成为“一般”。于是,一般平民可以种种方式(往往是降格
              到 以 具 有 动 物 性 的 种 种 与 性 和 排 泄 有 关 的 人 体 下 部 器 官 和 随 伴 行
              止———如性交)来揶揄尊贵的国王与贵族。于是,欢腾以众声喧哗的方
              式倒转地分享着“死亡”所意图体现的“平静与虚空”的平等,情形就犹
              如在地狱中帝王与奴隶、富人与乞丐一样,都是裸露着身体(骨头),并
              且以平等的身份互相发生亲昵的接触。在这样的场景中,诸如例外/例

               · 1 6 ·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