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2 - 《社会》2013年第4期
P. 172
国家基层策略行为与社区过程
南苑的第一批住户都是有 犣 市户口的本地人,其中一半是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住房困难的单位职工,在 1998 年 12 月 31 日住房商品化
改革全面推开前,单位用“小金库”购房并作为福利房出售给职工。初
期的小区环境较为恶劣,地处偏远,房屋质量也出问题,曾经还由于天花
板掉下而砸死一个“盲婆”,但由于政府推行的解困房较得民心,大家怀
着一种“感 恩”的 心 态 对 待 (访 谈 资 料: 犣犑犢2009犜犡 、 犑犡2010犑犇 、 犔犢犆
2008犑犇 )。
住在这个小区中的人都是社会的底端,没有钱,就靠着一
生的收入,几万块钱,买了一套房。以前住得很破的房子,几
个平方米,又 破,政 府 给 了 这 么 好 的 房 子,就 很 感 激 政 府
( 犔犠犕 , 2009-03-15 , 犜 )。
那时候,整个小区对于大家是一种福利,改善了大家居住
情况,很多人还住的老城区,几平方米,搬进来就是几十平方
米。很多人都很知足的,当时也有一点感恩心理,因为当时大
家住房困难,政府给了一个优惠的价钱给大家,那时候摇珠,
住进来也有一种感恩的心理在里面。( 犔犠犕 , 2009-05-13 ,
犓犉犆 )
南苑建设取得了政 策预 期的 效果,为 经济收 入较 低 的 居 民 解 决
了住房困难 问 题。南 苑 落 成 之 后,市 政 建 设 也 慢 慢 延 伸 到 该 区 域。
但在后续社区过程中,居民的身份转 而被“业 主”这 个富有 价 值 色彩
的身份所取代。业主 身份 是建构 型与 回应 型的,建 构指国 家 的 政策
规定,回应指业主身份在与物业公司的对抗中逐步明晰化。 1999 下
半年,小区管 理 费 一 再 调 整,从 1.5 元/平 方 米 上 涨 到 1.7 元/平 方
米,最后升到 1.9 元/平方米,引起小区居民的普遍不满。另一方面,
小区房屋质量问题层出不穷,成为小区居民不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他们在认真阅读了物 业管理 条例 等相 关内 容后认为,这种 未 经 协商
的提价行为是不合法的。社区运动自此层出不穷,通过信访、诉讼等
方式 诉 求,以 2002 年 9 月 陈 颖 对 房 管 局 的 诉 讼 为 高 潮 (黄 晓 星,
2012犫 )。在陈颖对房管局的诉讼中,法院判决撤销 1999 年 10 月 23 日
房管局对业委会成立的备案批复中的第一条:同意南苑自批复之日起
正式成立第一届业委会。
国家的基层策略是底层运动的自变量:其一,宏观层面上物业管理
· 1 6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