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社会》2013年第4期
P. 17
社会· 2013 · 4
在此,不妨对这种承续脉络作稍微具体的梳理。首先,洛克伍德
( 犔狅犮犽狑狅狅犱 , 1964 )所提出的有关社会整合( 狊狅犮犻犪犾犻狀狋犲 犵 狉犪狋犻狅狀 )与体系整
合( 狊 狔 狊狋犲犿犻狀狋犲 犵 狉犪狋犻狅狀 )的二元对彰的讨论,可以说最先开启了当代西
方社会学 理 论 中 “结 构 - 能 动”议 题 的 先 河。 之 后,无 论 是 吉 登 斯
( 犌犻犱犱犲狀狊 , 1979 , 1984 )所提出的具有微分性质的“结构 - 能动”二元性
以及阿切尔( 犃狉犮犺犲狉 , 1988 , 1995 , 2000 , 2003 , 2007 )所主张的 具 有 积分
特质的“结构/能动”二元论彼此之间的理论立场有着多大的差异,也
无论其他以该议题作 为探讨 对象 的诸 多论 述有着多 么 的不 同,它们
基本上都分享着相同 的认 识论 基础。简单 地说,这 一认识 论 的 共同
基础就是,都承认“结构制约或赋能”与“主体能动”均具 有“能量”的
特质,承认它们各自分别以客观与主观的姿态同时互斥地并存着,二
者不 能 偏 废。假 如 单 单 借 用 吉 登 斯 ( 犌犻犱犱犲狀狊 , 1979 : 69 ; 1984 : 25-
28 )的微分观点,这也就是说,在任何的片刻时间和片段空间之中,不
管是既存的结 构 还 是 人 的 行 动 都 同 时 接 受 着 “结 构 制 约 或 促 动”与
“主体能动”两种因子 的作 用。这 样的 思维 模式,基 本上和 霍 布 斯以
后的西方社会学家以自由主义的信念作为应然力量和以社会结构的
制约性作为实 然 且 必 然 的 力 量 所 营 造 的 二 元 对 彰 并 存 观 交 相 辉 映
着,可以说是承袭着笛卡尔 以来 整个 西方 思想所 赖 以形 构的 二元 互
斥对彰并存观。由此,两 者相 互搓 揉摩荡 的基本 样态顺 理 成 章地 成
为必须关照的焦点。
“ 结构”与“能动”(同理,体系整合与社会整合)作为二元互斥对彰
并存的能量力道,乃意味着两者各有自己的边界,有着不容被侵犯,也
不容被化约的实质意涵。再往前推衍,这也就是说,它们彼此之间所具
有的互斥对彰且又必然同时并存的关系本身体现了如下的宣告:两者
纠结交战着,本质上是对抗而冲突着,没有消解化融的任何可能,矛盾
冲突永远存在着。这 种对 社会世 界的 想象,与古 希腊 人所 强 调 的诸
神交战的世界观相互 辉映,可 以说 是一 脉 相承的。即使经 过 了 基督
教一神化的努力,也始终无法消解矛盾冲突的基本世界观,因为这种
化约换来的是人的原罪( 狅狉犻 犵 犻狀犪犾狊犻狀 ),因而人必须面对着上帝审判的
命运。于是,对人来说,至 少善恶 的交 战是 与生 俱来 的,与 之 相 伴的
是,面对着无法预知上帝审判结果的窘境,人始终处于紧张焦虑的状
态之中,因为焦虑是 罪 的结果。这 种基本 的文化 质性 被转 换 为 当代
· 1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