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4 - 《社会》2013年第3期
P. 224
国企改制过程中的国家与工人阶级:结构变迁及其文献述评
析。戴慕珍( 犗犻 , 1992 )和 犔犻狀 ( 1995 )等人将这一现象的出现归结为中
央权力的分散化,即中央政府放松了对资源的集中控制权,并选择与地
方政府分享这些权力。但是,威权主义与有效治理之间始终存在着紧
张和不兼容的关系(周雪光, 2011 )。一方面,中央需要地方政府体现更
大的治理积极性,能承担起对地方事务的“有效治理” 9 职能,而这会导
致地方权力做大,对中央核心产生威胁;另一方面,威权主义毕竟又以
中央对疆域内重要事务的统辖权为基础,这实际上又会限制甚至削弱
地方政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其治理效果。后者权力越是加强则越
会接近全能主义。中国采取威权主义与经济增长相结合的增长道路则
必然会选择走“放权让利”的路径,于是,碎片化的结构就不可避免。
具体来说,国家权力的分散化过程是通过财政体制改革完成的,后
者清晰地界定了地方政府对增收部分的产权,从而对地方官员推动当
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激励。在发展主义的指导下,地方政府和中央政
府相比实际上已经与资本形成了更加紧密的联盟,这几乎已经成为不
争的事实。陈致柔( 犆犺犲狀 , 1999 )和戴慕珍( 犗犻 , 1992 )等人将这种地方政
府与资 本 合 作 为 特 征 的 制 度 称 为 “地 方 国 家 统 合 主 义”( 犾狅犮犪犾狊狋犪狋犲
犮狅狉 狆 狅狉犪狋犻狅狀 )。尽管这是从对县、镇、村的一系列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但它
同样可以概括从省到市级的地方政府。在这一制度结构中,地方政府会
利用其行政资源为区域内企业提供各种支持,包括募集资本、提供优惠
,
信贷、降低税率、调节物资供应和协助产业升级等。叶健民( 犢犲 狆2000 )尽
管并不认同统合主义实际上存在的观点,但他认为管理者之间的异质性
阻碍了他们同国家进行集体交易的可能,其对案例的研究结果实际上恰
恰证明了陈致柔的观点,即地方政权与地方利益集团结合的程度和方式
存在很大的差异,它们会产生不同的地方统合主义模式。
多数学者都认同地方政府同资本结盟的这一判断。蔡欣怡( 犜狊犪犻 ,
2004 )、李静君( 2006 )以及华尔德( 犠犪犾犱犲狉 , 1995 )等都认识到,财政分权
激发了地方政府的开发、掠夺和企业家行为。地方经济绩效与该辖区
的地方政府高度相关,因为市场机制是在地方层面上运行的。在大面
积的国企市场化改革之前,地方政府就获得了大量地方工业的产权,因
9. “有效治理”是指政府在不同领域或属地管理中处理解决具体问题的可行性、有效性,尤其
体现为基层政权政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完成自上而下的资源动员任务,提供公共
产品,解决地方性冲突等(周雪光, 2011 )。
· 2 1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