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6 - 《社会》2013年第3期
P. 176
“ 捆绑式发展”与“隐喻型政治”
主要不是某些生活习惯或宗教仪式过程,而是某些政治话语的“刻意再
建构”或政治行为逻辑的“人为再演绎”。也正是基于对这种相似性的
对比,“隐喻型政治”的概念才被笔者用来概括平坝羌寨发生的各种抗
争现象,希望以此深化对中国基层社会政治形态的理解。
三、灾后重建:升华中的“捆绑式发展”与“隐喻型政治”
汶川 5 · 12 大地震后,大规模的灾后重建工作随即展开,中央政府
再次发挥强大的社会动员与组织能力,在地震灾区掀起一场规模宏大
的“建设热浪”。 8 灾区地方政府也趁机提出实现当地社会经济“跨越式
发展”的重建思路,依托来自中央及各个兄弟省份的对口支援和社会捐
助,通过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改善交通与通讯条件、提升当地居民的居
住条件的档次等方式推进当地经济高速发展,创造出令世人惊讶的经
济建设速度。笔者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一方面,汶川地震灾区的重建工
作是在多元主体的参与下开展的,不管是建设资源的汲取还是直接参
与人员的调配,都是由多方机构共同实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和工作执
行主体的多元化成为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工作的鲜明特点;另一方面,灾
区地方政府在重建工作中扮演着“中枢角色”,成为多元参与主体共同
依赖的“地方协调者”,它们实际影响或决定当地重建项目的最终结果
和各项目实施的优先顺序、时间表及具体实施方案等各项重建事务。
(一)平坝羌寨重建工作的“捆绑式”启动
汶川地震使平坝新村受到毁灭性打击,除了已征收的 100 多亩土
地还安然无恙外,其他基础设施悉数被毁,加州公司收回投资的希望也
8.2008 年 6 月 4 日,国务院第 11 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从总体上
对灾区社会恢复重建工作做出了部署。 2008 年 6 月 11 日,国务院发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
建对口支援方案》,全国各省、直辖市对口援建汶川地震灾区的工作正式启动,四川省的北川县、
汶川县、青川县、绵竹市、什邡市、都江堰市、平武县、安县、江油市、彭州市、茂县、理县、黑水县、
松潘县、小金县、汉源县、崇州市和剑阁县共 18 个县(市),以及甘肃和陕西两省受灾严重地区被
划定为接受对口援建的地区,来自广东、江苏、上海、山东、浙江、北京、辽宁、河南、河北、山西、福
建、湖南、湖北、安徽、天津、黑龙江、重庆、江西和吉林等 19 个省市的建设者正式进入地震灾区
开始对口援建工作。 2008 年 6 月 29 日,国务院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
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决定由中央财政建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同时,鼓励社会各界支持
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导下,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工作进入了多元主体共
同参与的阶段,就具体某一受灾地区而言,参与当地灾后重建工作的主体至少来自于四个层面:
中央政府各部门、对口援建省市、灾区各级地方政府和各种非政府组织。
· 1 6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