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5 - 《社会》2013年第3期
P. 175

社会· 2013 · 3

              国家,就应该追求共同富裕,共产党的领导就要“讲公平”,发展旅游若
              是只有少数人能获得好处,就违背了中央的政策精神。政府官员搞特
              殊接待是“官僚主义作风”,只有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方针办事,才能
              获得民众的支持和认可。面对这一系列的政治话语,当地政府官员也
              无力反驳,最多只能够解释到“让少数人先富起来”也在中央的政策范
              围之内、“要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看待平坝旅游开发”这样的层次和水
              平上,但毕竟还是显得苍白无力。与此同时,还有村民表态说:
                      即使加州公司撤股, 犔 县政府也应该归还他们的投资,比
                  如征地款,凭什么让人家出钱来征用新区的那些土地?加州
                  公司在我们平坝羌寨遭受了重大经济损失,但是邓辉总裁在
                  临走的时候向全平坝人民宣布,他的这些投资权当是送给了
                  全平坝的乡亲父老,我感觉加州公司没有对不起平坝人。(材
                  料来自笔者 2009 年春的访谈)
                  由此可见,平坝村民不仅在情感上站在加州公司一边,对县政府表
              示强烈的不满,而且还能够从较高层面提出对该事件的理性认识。进
              一步分析看,当地民众已经主动接纳了国家的“发展主义”等政治话语,
              并将这套话语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从中选取有利于实现自身愿望的部
              分作为与基层政府进行利益“较量”的武器。通过不断借用国家的政治
              宣传话语和“行动逻辑”对抗作为国家“实体性存在”的基层政府,民众
              逐渐获得某种政治道德优势或现实物质利益。而作为国家职能机构的
              基层政府却遭到了某种“抵抗性解构”,这导致基层干群冲突具有一种
              “平等政治主体间权谋斗争”的色彩,而不再是传统的“单向度化的反抗
              政治”形态,前者已经难以通过某种单一的“抗争理论”框架进行解释,
              甚至“抗争政治”(蒂利, 2010 )的整体理论范式也显得不完全适用,笔者
              将这种基层社会抗争现象称为“隐喻型政治”。
                  埃里亚斯( 1998 )关于“文明进程”的研究提到,欧洲宫廷文化与市
              民社会文化之间存在流动性,文化的模仿是人类社会文明化进程中的
              普遍现象。王斯福( 2009 )对民间宗教的研究也发现,中国民间社会的
              宗教仪式经常伴有“国家仪式”的影子,并将这种现象称为“帝国的隐
              喻”。与之相类似,中国基层社会的政治抗争中也充满了各种形式的话
              语和行动模仿,只是与文明习惯或宗教仪式的模仿相比,政治话语与行
              为方式的借用与模仿蒙上了更多功利主义的色彩,其中所隐喻的内容

              · 1 6 8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