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社会》2013年第2期
P. 75
社会· 2013 · 2
吴文藻( 1990 : 35-36 )所说的“政治的国家、文化的民族”大相径庭。后
者客观上助长了国家的权力对文化的制约,其后果很可能导致极权国
家统治下的文化平庸和人的精神枯萎,助长贪欲和掠夺。
三、文化史:时间与空间关系中的文化
从 1934 年至 1936 年,陶云逵三年间调查了民家、摆夷、傈僳、麽
些、曲子、怒子、窝尼和阿卡等少数民族聚居地 4 ,调查区域跨越滇西北
云岭雪山、碧罗雪山、高黎贡山,向南沿澜沧江而下,穿过澜沧江和怒江
流域中间地带,最东南至红河流域的元江县(陶云逵, 1987 : 419-447 )。
而在此之后,他还于 1942 年在云南新平杨武坝调查了大寨黑夷(南开
大学校史研究室, 2004 : 346 )。
发表于 1938 年的“几个云南土族的现代地理分布及其人口估计”,
是陶云逵回国后第一篇有关国内田野研究的论文。这篇论文为他此后
在云南展开的所有民族志研究奠定了基本框架: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在
近代形成的文化格局和族群关系格局下,如何滋养了不同社会。陶云
逵在 1940 年代集中探讨的宗教、神话问题———同时也是他最精彩的研
究,都得益于此文铺开的空间。
这篇文章也显示出陶云逵在民族志研究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即
文化史的研究路径。“文化史”顾名思义就是考察文化的历史变化。由
于文化通常为若干族团所共享,其历史变化常会涵盖民族史,因此民族
史也会呈现为文化传播和接触的。
最早提出文化史学理论的施密特,基本上是从格雷布纳的《民族学
研究法》出发,着重发挥其“文化圈”和“文化层”的说法。施密特( 1987 :
283-292 )认为,文化史学组合材料大致上有四个步骤:( 1 )对各种文化
的“时间”和“空间”关系的建立;( 2 )文化圈的空间关系的建立;( 3 )各文
化层的时间关系的建立;( 4 )在前三步的基础上,对于文化成分的来源
与发展进行解释。
具体而言,首先是假定文化元素与文化丛之间有历史关系。陶云
逵( 1943犪 : 27 )解释道,所谓“文化元素”或“文化特质”是指文化行为的
4. 文中所提少数民族名称为建国后国家三次民族识别确定 56 个民族名称之前旧有的称呼,
如其中的民家为今白族的异称,窝尼为今哈民族的旧称,等等。
· 6 8 ·